2019年10月,任丘市被確定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市。兩年來,任丘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工作要求,不斷推動試點建設走深走實。目前,任丘市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全面推行“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法,并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25個。
打造十五米志愿服務圈
每當看到門前過道干凈整潔的環境,任丘市永豐路街道季家鋪村村民公會來都會禁不住感謝村里的志愿服務隊。
公會來告訴記者,此前過道的下水管網總是堵塞,時常污水橫流,影響居民出行。前不久,他將情況反映給了小隊長劉琦,劉琦詳細了解情況后,逐級上報。經過中隊長徐文通以及大隊長季玉坡的協調,志愿者帶領施工人員現場制定整修方案,經過一周的維修,終于徹底解決了居民的棘手問題。
記者了解到,2019年,任丘市永豐路街道以“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為切入點,以5戶至10戶村民為一組,創新性打造了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機制。
“所謂的‘十五米’,就是小隊長所包聯的左鄰右舍與其距離一般在15米以內,被包聯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都可以找隊長們溝通協調。”任丘市永豐路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李文婷說。
2021年9月,任丘市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十五米志愿服務圈”這一接地氣、可復制、精準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當地已構建起擁有404個大隊長、3268個中隊長、27569個小隊長和25萬余名志愿者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格體系,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圓夢微心愿 幫扶暖人心
任丘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充分發揮“十五米志愿服務圈”工作機制、“任丘文明實踐”App網絡平臺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在全市開展了“我的微心愿”文明實踐活動,精準解決群眾的困難和需求。
在任丘市會戰道街道創業一社區創業家園A區,83歲老黨員管生喜看著小區新安裝的充電樁,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2021年“七一”前夕,街道策劃推出“老黨員微心愿”活動,志愿者上門征集心愿時,管生喜鄭重寫下了自己的心愿——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沒想到志愿者很快就和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和協調,現在小區各居民樓前都設置了充電樁。
任丘市會戰道街道黨工委書記閆杰說,2021年正值建黨百年,街道特別組織開展了“老黨員的微心愿”活動,活動從老黨員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細節入手,不斷提升老黨員的幸福感。
目前,任丘市共設立427支“我的微心愿”志愿服務小隊,征集到群眾“微心愿”后,志愿者會設立信息臺賬,如實記錄微心愿實現情況及群眾反饋意見,同時定期召開小隊會議,對工作細節進行梳理,確保工作有效推進。
培樹文明新風
前不久,任丘市辛中驛鎮陳家邊村一年一度的“孝善之星”評選活動,經過自薦、推薦環節后,進入了公開評選和投票階段。
陳家邊村村民陳志通和弟弟陳志強,20多年來輪流照顧老父親陳洪喜。在兄弟二人的用心照料下,96歲的陳洪喜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哥倆的一片孝心感動了村民,大家評選他倆為“孝善之星”。
任丘市辛中驛鎮宣傳委員田鑫說,近年來,該鎮全力培養以“孝善文化”為核心的人文品牌,成立孝善基金,打造孝善文化館,創新孝善信用評定,表彰孝善模范,組織了“孝善文化進校園”和孝老愛親志愿服務活動,曾榮獲2019年度“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稱號。
為進一步促進志愿服務活動長效開展,任丘市成立了志愿服務總隊,橫向管理15支系統(專業)志愿服務隊,縱向管理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支隊、大隊。目前,任丘市在燕趙志愿云系統和“任丘文明實踐”App實名注冊志愿服務組織達907個,志愿者達14.1萬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達兩萬余次。(記者代晴 崔上 通訊員崔曉萌 陳子康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