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年我們將與青海省三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深度合作,依托運輸業優勢資源,打造千畝富硒馬鈴薯種植基地,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木場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春軍說。
劉春軍作為奮戰在木場村脫貧攻堅戰線上4年的“元老”,今年他懷著對“三農”工作的特殊情感,又“接棒”了木場村鄉村振興工作。
來自農村,有軍旅生活經歷的劉春軍,堅信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2018年,劉春軍一到木場村,就把全村跑了個遍,他和村民、老村干部促膝談心,摸清村情民意。為了讓困難群眾盡快脫貧致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劉春軍組織村“兩委”、黨員、村民經常召開會議,分析原因,討論怎樣更好地利用現有優勢資源,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渠道。同時,他引導村“兩委”成員積極拓寬工作思路,調整產業結構,讓全村村民參與到村集體經濟項目中。現今,種植業(富硒馬鈴薯、中藥材)、交通運輸業和勞務輸出已成為木場村的主導產業,老百姓都說好日子越過越甜。
“要贏得老百姓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心,就需要踏踏實實為他們多干事,干實事,干好事,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讓木場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劉春軍說。
為了推動村級精神文明建設,劉春軍和村黨支部牽頭建立了“愛心超市”,村民通過參與村集體產業務工、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村級文體活動等方式獲取1至10個積分,也可通過在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拾金不昧等方面作表率獲取10至200個積分,積分可定期兌換或累計兌換生活物品。
“沒想到把自己莊廓收拾干凈了還能得到獎品。”在“愛心超市”用3個積分兌換了一袋洗衣粉的村民李永強高興地說。李永強是村里的“五星級文明戶”,“積分兌換+愛心超市”的工作機制,給了像李永強家一樣的“五星級文明戶”很大的肯定和鼓舞。
“愛心超市”建立以來,木場村逐漸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這種比成績、比先進的激勵方式,不僅引導村民逐步摒棄陳規陋習和不文明風氣,而且增強了村民自信、自強、進取的思想意識,掀起了古城鄉木場村鄉村文明新風尚。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源頭、核心。這些年,劉春軍與村“兩委”班子圍繞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制定了發展規劃,厘清了全村的發展思路。
“劉書記是個有思路、有辦法、有闖勁的人。”木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祁善軍這樣評價他。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隊入駐以后,協調各方資金,投資54萬元為11戶村民修建了環保豬舍,投資62萬元修建了晾曬場(400平方米的庫房和晾曬棚),投資50萬元發展光伏產業,使村集體經濟紅紅火火。
續戰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再出發。劉春軍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的壓力更大、責任更重。新的一年他將再接再厲,埋頭苦干、接續奮斗,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新的起點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