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記者 崔永燾 報道)近兩年,直播帶貨消費模式異常火爆,快速發展。這一消費模式到底靠譜不靠譜?1月21日至28日,青海省消費者協會開展了直播帶貨消費問卷調查,全面了解我省直播帶貨消費情況,以期促進直播帶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本次問卷調查采取線上有獎答題方式進行。調查圍繞消費者通過直播購買商品的種類、購買渠道、購買原因及最關注的最擔心的問題等方面開展,活動得到了消費者廣泛關注和參與,累計回收有效調查問卷7998份。調查結果顯示,我省直播帶貨消費呈現七大特點:
直播帶貨已成為非常普遍的互聯網消費模式
調查顯示,有90.18%的受訪者都有過通過直播帶貨方式購物的經歷,其中54.93%的受訪者表示經常通過直播帶貨方式購物,只有9.82%表示從來沒有直播帶貨購物經歷。通過直播帶貨購買最多的是食品、服飾和化妝品,占比分別達到49.92%、42.23%和39.83%;其次是電器、家居裝飾品和日常用品,占比分別為26.68%、24.58%和25.10%;此外是其他商品。
傳統電商平臺仍是直播帶貨主渠道
受訪者選擇直播購物的平臺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京東、淘寶和天貓,而抖音、快手等直播流量很大的短視頻平臺則排名靠后。盡管短視頻平臺的直播流量很大,但傳統電商平臺目前仍然是直播帶貨的主要渠道。
網紅明星帶貨能帶來流量,但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在有直播帶貨購物經歷的消費者中,有75.03%的人有購買網紅明星直播帶貨商品的購物經歷,沒有網紅明星直播帶貨購物經歷的人只有24.97%。在有網紅明星直播帶貨購物經歷的人中,只有34.35%的人對網紅明星直播帶貨的總體印象是“貨真價實,體驗很好”,“夸大其詞”是受訪者認為的詬病焦點。
部分消費者選擇直播帶貨消費時不夠理性,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調查顯示消費者選擇直播帶貨消費的原因,有46.35%受訪者表示是出于直播中對商品展示效果好,有39.63%表示是出于從眾心理,有33.22%表示是由于價格便宜,還有29.91%表示是直播方式激發沖動購物。同時,只有39.97%的受訪者通過直播帶貨購物時查看到商家的店鋪名稱、經營地址等信息,43.06%表示只能看到商家的部分信息,13.62%表示不能查看到商家信息,3.35%表示沒有關注過是否能夠查看商家的基本信息。
商品質量仍是消費者最看重也是最擔心的“硬指標”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直播帶貨消費時,看重商品質量的受訪者最多,占比為48.09%;其余依次是看重商品價格、商品銷量、商品品牌和主播人氣。而最擔心的是假冒偽劣商品質量問題,占比為52.49%;其余依次是人氣數據造假、虛假宣傳、售后無保證。
多數消費者認為平臺應為直播帶貨問題承擔主要責任,平臺缺乏責任意識
認為平臺應為直播帶貨問題承擔主要責任的受訪者最多,占37.47%;其余依次是電商平臺和帶貨主播。關于直播帶貨消費亂象頻出的原因,64.69%受訪者認為是平臺缺乏責任意識。
大多數消費者對直播帶貨消費的總體感覺比較滿意
調查結果顯示,有77.46%的受訪者對直播帶貨消費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而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僅占5.6%,另有16.94%表示感覺一般。如果遇到直播帶貨消費問題,有48.95%受訪者會選擇找銷售方或平臺維權,33.25%選擇找主播維權,29.28%選擇找廠家維權,同時有26.94%表示會向有關部門投訴,有8.23%表示會向法院起訴,只有1.63%表示自認倒霉。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消費者對直播帶貨消費的滿意度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直播帶貨業態仍然需要進一步規范發展。省消協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直播帶貨相關經營者的監督力度,引導經營者加強自治自律;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引導,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理性消費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認真思考如何充分發揮直播帶貨的優勢作用,如何堵住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漏洞,促進直播帶貨模式規范健康發展,為促進我省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