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只兩只三只……一共九只,它們可真漂亮。”馬賽麗麥老人一邊用手機對著黑頸鶴拍照,一邊為它們的“高顏值”連連贊嘆。
馬賽麗麥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里溝鎮,不遠處便是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因此她每天一有空就去看黑頸鶴。“為它們拍照讓我很高興,記錄它們也是記錄我自己的生活。”她記得大約從六年前開始,都蘭湖濕地開始有黑頸鶴來棲息,從幾只、十幾只,到現在的一群,鶴群跟人們就像鄰居一樣相處。
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烏蘭縣境內,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境內有都蘭河、賽什克河兩大河流,水源充足、牧草豐盛,是動植物的理想棲息地。濕地內有野生脊椎動物98種,典型的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黑頸鶴,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疣鼻天鵝、灰鶴等共10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灰雁、斑頭雁、赤麻鴨等。
前不久,為全面掌握全省范圍內黑頸鶴種群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況及受威脅因素等情況,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通過項目支持,委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首次青海黑頸鶴專項調查。歷時5個多月,于黑頸鶴在我省生活的繁殖期、越冬遷徙期兩個階段,采用樣點法、直接計數法、訪問和同步調查等方式先后對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州等省內黑頸鶴重點分布地區進行調查。
調查發現,我省有黑頸鶴分布點位104個,其中繁殖期103個點位共觀測到黑頸鶴377只。越冬遷徙前1個點位共觀測到黑頸鶴580只,其中海西州數量最多,占比達46.84%。
行業資料顯示,在全世界現存的15種鶴類中,黑頸鶴是唯一終身生活、繁殖在高原濕地的鶴種,主要分布于中國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沼澤。
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工程技術人員孟全菊介紹說,自2014年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以來,根據《青海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青海省都蘭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與恢復實施方案》,開展了濕地保護、濕地宣教、濕地修復等一系列工作。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野生禽類到這里繁衍、過冬。
“我數著今年有50多只黑頸鶴,它們的到來讓冬季的都蘭湖特別有活力,也給我們的日子增添了許多生趣。”馬賽麗麥歡樂地邊拍邊說,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都像她一樣,希望有更多的黑頸鶴來棲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