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托管了好啊,耕種時一畝地我們各家只掏50塊錢,省力省心。而且機翻跟人力相比,翻得更深,蟲兒少了,產量也增加了。”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永豐村村民侯統壽看來,農業生產托管為他的種植帶來了好變化。
2月11日,記者從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青海省2021年農業生產托管達到了5萬戶。
從春種到秋收,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活躍著各種農業生產人員,其中,農業生產托管的相關人員正吸引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2021年青海省強化組織領導、實施指導、資金監管、經費保障、宣傳引導,積極組織實施農業生產托管項目,通過提升服務組織的專業化能力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等要素導入農業生產,解決了小農戶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
“你外出打工,我來春種秋收。”是農業生產托管的寫照。湟源縣富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啟林曾表示:“通過農業生產托管,農戶們可以騰出手來外出打工賺錢,而我們合作社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集中連片推進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這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是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比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將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內容,研究出臺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確定了香日德鎮幸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都蘭順祥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都蘭縣新時代家庭農場3家托管機構,解放小農戶勞動力1380人,創造就業收入100萬元以上,實現農業產業提質和農民致富提效雙贏。
青海省開展的生產托管服務分為耕種防收全程托管和耕種半程托管,農戶需要支付的費用最多分別為每畝100元和50元,其他費用由財政進行補助。
農業生產托管,既有機械作業環節的托管,也有生產資料、農產品銷售的托管,還包括先進種植模式、現代管理技術的提供,相信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我省農業生產托管也會迎來不同形式。
經過農業生產托管工作的開展,青海省進一步推進了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機械利用率,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使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的非農收入,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也遏制了土地撂荒現象的發生,確保了土地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