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青海產IBC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4.1%,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首個“電纜+中壓載波”通信模式的配網站所投運……1月以來,全省各地積極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達產,不斷鞏固工業經濟恢復發展態勢,以首季開門紅保障全年穩。
2月21日,走進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在國家電投黃河公司西寧太陽能分公司的廠房,穿著藍白黃3種不同顏色潔凈服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他們有的在清洗設備槽體,有的在調試、測試自動化設備以及設備之間的通信狀態。拿著筆記本電腦操控全自動智能化上下料機器人的工作人員看起來科技范十足。
“依托電池效率提升及大尺寸硅片的應用,我們將單片電池的發電功率提高了約10%,升級后的66片組件功率從390瓦提升到425瓦,在降低系統度電成本的同時,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太陽能分公司電池創新小組成員魏蓉說。
作為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縮影之一,今年以來黃河公司西寧太陽能分公司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升級和創新研發,建成了國內首條量產規模的200兆瓦高效IBC電池及組件生產線,實現了從多晶電池組件到單晶電池組件、PERC電池,再到高效IBC電池的技術和產線升級,電池轉換效率也從2016年的18.3%提升到24.1%,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研發轉換效率達到28.08%,標志著我省在高效光伏電池和組件領域達到國內最高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另一邊,青海諾德鋰電銅箔無塵化管理的生產車間,48臺自動生箔機正在滿負荷運轉,整個車間不超過10名工作人員,一個人同時負責幾臺設備,生箔機控制系統顯示的速度、收卷張力、長度等一目了然。
諾德股份青海電子負責人介紹,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銅箔生產供應商,目前公司年產1.5萬噸高性能超薄鋰電池用電解銅箔項目正在抓緊各項生產工作,項目建成后將對完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產業鏈條、增強我省鋰電產品競爭力、促進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陸續復工復產后,我省企業紛紛鉚足干勁促生產,努力沖刺首季開門紅。西寧市、海東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對企業復產計劃、意愿、困難問題等情況摸底,“一對一”指導企業提前做好出省返崗員工核酸檢測、設備檢查、人員培訓、物資保障等復產前的準備工作。
同時,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包保企業服務機制,加大企業幫扶力度,從生產要素保障、銀企對接、招商引資等方面著手,積極協調解決企業各類問題。依托微信群、上門宣傳等途徑,積極傳達中央和省上有關政策,把政策紅利實實在在送到企業手中,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力保企業生產平穩有序。
關鍵詞: 高開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