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完成國土綠化8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5%、打造了一批公園游園、景觀節點和街頭綠地……今年西寧兩會期間,與生態有關的關鍵詞讓我們看到西寧市生態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建設全省碳達峰先行區、加快打造高原“綠谷”城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西寧市將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計劃新增城區園林綠地1000畝 西寧市新增園林綠地面積1194畝,街頭巷尾“冒出”上百處綠化景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0.5%,達到36.5%……過去一年,西寧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西寧市人大代表、西寧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周仁義表示,通過這些努力,城市的生態本底進一步堅實牢固,綠色發展的根基也更加牢固。 綠色是西寧發展的底色。今年,按照西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國土綠化方面,西寧市林業和草原局圍繞打造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和高原“綠谷”城市,繼續推進湟水規模化林場項目的實施,啟動南北山綠化四期工程以及湟水濕地公園的保護與修復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城市的生態容量。 城市綠化方面圍繞加快打造高原“綠谷”城市,結合西寧市特有的河谷地形,以湟水生態活力軸為軸線,對湟水國家濕地公園進行進一步修復完善保護。今年還將計劃新增城區園林綠地1000畝,推進湟樂公園、大園山體育公園等建設,提升城市生態綠化景觀品質,讓西寧街頭處處見綠全民享綠,努力構建“一城山水百園千姿”的城市生態風貌。 加強資源保護方面,西寧市圍繞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發揮省會城市的擔當,從公園論壇服務、自然保護地科研、野生動物救助、生態環境監測4個方面為全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做好后勤保障服務科研支持工作,同時推進野生動物園救護繁育基地的建設。另一方面,探索林草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管控和碳交易工作,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力爭森林覆蓋率再增長0.5%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屏障更加堅實。 對于這一點,西寧市人大代表、西寧市南山綠化指揮部辦公室綜合辦公室主任祁斌深有體會:近年來,隨著南北山綠化、溝道治理力度的加大,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西寧越來越宜居,市民生活越來越安逸。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有效保護,曾經一度絕跡的高原兔、環頸雉、“嘎拉雞”、禿鷲等野生動物又多了起來。 “從昔日的‘塵滿面’,到如今的空氣質量優良率、綜合指數位居西北省會城市‘雙第一’;從曾經的植被缺少,到現在的率先在西北地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持之以恒搞綠化,西寧市自然景觀有了質的飛躍。”祁斌說,2021年以來,結合重點林業項目,持續建設9條生態景觀觀賞步道,打造出9個森林生態景觀示范點,完成西寧市東山石峽造林項目及天保造林項目,逐步為建設西寧環城國家生態公園生態景觀夯實基礎。 “南北山綠化已經成為高原城市生態建設的典范,廣大市民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眾多福利,西寧的景色也因為南北山的綠意盎然而更加美麗。過去每到春天,西寧的風沙大,如今很少有這樣的現象出現。”祁斌說,綠色發展的西寧,贏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城市等一張張亮麗名片,完成了從“缺林少綠”到“綠水青山”的完美逆襲。 西寧一次次創造了綠色奇跡,西寧人民綠色獲得感明顯提升,新制定的《西寧地區南北山四期綠化工程》提出,預計到2030年,規劃區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29.7%提高到37.2%以上,屆時區域綠量顯著增加、森林生態系統趨于穩定、林分結構得到優化、城鄉綠色景觀質量明顯提升、生態服務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高能耗企業向綠色產業轉變 青海太陽能、風能資源優勢顯著,可用于清潔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資源達十萬平方公里以上。獨特的地域為青海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為青海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孕育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能。 “青海正以迅速發展的清潔能源產業,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展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信心與決心。”西寧市人大代表、黃河水電上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綠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江波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建設全省碳達峰先行區,再次為發展指明了方向,清潔能源的高速發展會有力支撐青海率先實現碳達峰。 今日青海,“清潔能源”已成金字招牌,為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打造了“青海樣板”、作出了“青海貢獻”。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青海省電力總裝機為4285.8萬千瓦,其中水電1262.88萬千瓦、火電392.99萬千瓦、新能源2630萬千瓦(光伏1676.75萬千瓦、風電953.2萬千瓦)。 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平穩發展,需要產業的綠色化變革以及新興綠色產業的有力助推,生態優先,既是約束,也是機遇。 塔吊高聳、車輛穿梭……在西寧南川工業園區尕莊灘的一處工地,總投資180億元的光伏制造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一期5萬噸項目已于2021年7月開工建設,目前土建全部完成,計劃2022年6月投產,產品全部轉變為光伏發電系統后,每年可以減少1.2億噸碳排放。”西寧市人大代表、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說,項目的落地將推動青海省向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及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邁出堅實的一步。 依托青海水力、太陽能、風力等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約90%的突出優勢,西寧以電力消耗為主的傳統高能耗企業,正轉變為低碳排放的綠色產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