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制:河北日報記者貢憲云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3月12日,記者來到我國第一個蒙元歷史專題性博物館——張北縣元中都博物館,探尋元中都的古老歷史,近距離感受張北的蒙元特色文化。
圖為張北縣元中都博物館。 河北日報記者貢憲云攝
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擺放于門口的數十個漢白玉螭首,雕刻細膩、形態各異,將螭的粗獷雄健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皞髡f,螭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吞云吐雨,因此螭首為皇家建筑專用物?!痹卸疾┪镳^解說員侯亞男說,從元中都遺址出土的漢白玉螭首,是元代雕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已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銹跡斑斑的青銅器、沾滿泥土的琉璃瓦片、古色古香的瓷器……這座9600平方米的博物館里,陳列著千余件珍貴文物展品,向觀眾娓娓“訴說”了元中都的宮廷生活畫面。
圖為元中都遺址出土的漢白玉螭首。 河北日報記者貢憲云攝
二樓展廳中,還以幻影成像技術手段,演繹了元中都建成慶典、元武宗與群臣議事、成吉思汗在野狐嶺大戰后犒賞三軍、元中都被戰火焚燒等諸多場景,讓人感受到元王朝的興盛與衰敗。
位于張北縣饅頭營鄉的元中都遺址,被列入“1999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充分展示元中都的歷史文化價值,張北縣斥資8000萬元,建成了集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陳列展示為一體的元中都博物館,于2010年12月11日正式開館。
圖為元中都角樓復原模型。 河北日報記者貢憲云攝
整個博物館以"墟之記憶"為主基調,依托元中都郭城、皇城、宮城三層結構,設計為回字格局,將元中都遺址的殘洞、片段融入建筑之中,給人以深沉厚重的歷史滄桑之感。主展區分為國力強盛的元朝、各領風騷的元朝三都、元中都考古、歷史上的張北4個部分,展示了元中都遺址出土的螭首、脊獸行什、團龍方磚等珍貴文物,對研究元中都歷史、蒙元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也為張北縣增添了新的靚麗文化標簽。(河北日報記者貢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