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制:張曉晴
河北新聞網4月13日訊(記者張曉晴 實習生張雨萌)今天,在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來自河北滄州的志愿者王雙艷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的捐獻。本次捐獻歷時兩天,4月12日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240毫升,由于受捐者的特殊情況,再加上捐獻者體重偏輕,在今天進行了第二次采集,完成133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的捐獻。據悉,王雙艷是河北省第592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河北省第592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王雙艷。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我覺得造血干細胞挺神奇的,我給別人捐獻,就能挽救生命”
王雙艷生于1983年,是一名教師。2018年,她在血站留取了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是在觀看繼續教育的視頻時偶然了解到了關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原來捐‘髓’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樣用針管抽,特別疼。視頻中成功捐獻的志愿者當時已經結婚生子了,看來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沒有什么損傷。”王雙艷回憶道,看了視頻之后的王雙艷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就去獻血的小屋留了血樣,“當時我就是覺得造血干細胞挺神奇的,我給別人捐獻,就能挽救生命。”王雙艷笑著說。
王雙艷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年1月,王雙艷接到了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通知她配型成功。2月,王雙艷順利通過了捐獻前的健康體檢和高分辨檢測。但由于疫情原因滄州封控管理,捐獻的計劃暫時被擱置了。“3月下旬我收到通知,讓我去捐獻造血干細胞。”王雙艷說。
王雙艷的姐姐很支持她的決定,單位的領導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卻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他們覺得我太瘦了,我說捐獻不能半途而廢,一旦答應了,就不能反悔。而且患者已經‘入倉’了,就‘開弓沒有回頭箭’了。”王雙艷堅定地說道。
“我既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黨員”
4月7日,王雙艷來到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報到,為捐獻做準備。4月8日,她開始注射動員劑。“沒有什么大的不適,醫護人員給了我止痛藥,我也沒用上。”王雙艷這樣描述自己注射動員劑時的感受。
王雙艷與滄州市運河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吳娜合影。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其實可能很多人對捐‘髓’都有些誤解。如果沒看那個視頻,我也以為捐獻造血干細胞是要用大針管抽,特別痛苦。但是這次我親身經歷了,打動員劑身體也沒啥反應,現在抽取造血干細胞,也沒有覺得特別難受。我覺得大家如果有能力、有意愿,就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加入中華骨髓庫。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挽救生命,患者能等到配型成功真的很不容易。”王雙艷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來。
王雙艷與河北省紅十字會志愿者合影。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生活中的王雙艷十分樂于助人,她一直堅持在騰訊公益中捐贈善款,目前幫助了60個項目。今年滄州市疫情嚴重時,她主動申請擔任志愿者。“其實在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我就主動在我們小區當志愿者了。今年3月9號我們小區再次因為疫情封閉管理,我又主動請纓,主要負責在大家測核酸的時候維持秩序。”后來王雙艷接到單位通知,去區政府待命,連續20多天吃住在防控辦的辦公室。“當時剛接到通知,我連飯也沒來得及吃,就去報到了。”王雙艷說道,身為黨員的她勇擔責任、無怨無悔,“我既是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黨員!”
4月12日,王雙艷收到了來自受捐者的一封信,“受捐者在感謝信里說,如果找不到捐獻者,她也許就不能和孩子一起生活了。我就覺得我這次捐獻還是挺值得的,挽救了一個家庭。我覺得能幫助她很幸運,”王雙艷開心地說,“我希望她以后能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