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建在村里 陣地建在一線
武邑縣50所農村黨校實現農村黨員教育全覆蓋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 通訊員張保衛、金建斌)為全面夯實農村基層黨員的理論基礎、增強黨性意識,去年以來,武邑縣創建了50所農村黨校,實現了農村黨員教育全覆蓋,大幅提升了農村黨員黨性修養和致富帶富能力,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武邑縣在綜合研判所轄行政村的區位優勢、特色產業、黨員數量的基礎上,推行“1+10”培訓機制(即1個農村黨校負責培訓本村及鄰村10個村的黨員)。利用農村現有資產資源,對黨群服務中心、閑置學校等場所進行整合,選定了50個村建設農村黨校。
立足本地資源,開發現場教學課程。把典型經驗現場變成課堂,將農村黨校打造成以黨性教育、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教學基地,截至目前,共建成李保國同志的故鄉劉家村黨校、賈寺院村黨校等特色教學基地137個。
專兼結合,以“土”為主。農村黨校師資以當地“土專家”“ 田秀才”為主,以縣委黨校專職教師為輔,選配優秀師資組建師資庫。同時選聘縣處級干部、鄉鎮區領導班子成員、縣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涉農部門技術骨干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等五類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目前,入庫人員達900余人。同時,采用信息化方式培訓流動黨員,采取“一對一”送教上門的方式培訓老黨員,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培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