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復興區健康驛站一期工程竣工
包括300個隔離房間
4月16日,僅用7天,復興區健康驛站一期工程竣工。王伸攝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崔桂敏、蘇騰飛)18平方米的隔離房間內,環境干凈整潔,床、柜子、電視、寬帶、空調、整體衛浴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4月16日,隨著最后的通信、監控設備調試到位,總面積5000平方米、包括300個隔離房間的邯鄲市復興區健康驛站一期工程,僅用7天完成建設。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4月初,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復興區啟動健康驛站建設。針對遠離居民區、距相鄰建筑物有一定間隔等要求,復興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研,為項目選址、建設提出設計思路,最終確定健康驛站分三期建設,包括隔離房間、辦公用房、物資儲備用房等共1500間。
短時間內,荒地平起一座建筑,難度可想而知:設計、洽購、調運,需要多端并進;平地、夯基、鋪路,事事都得協同。
“危急時刻,黨員干部沖在前、干在先。”4月6日,健康驛站確定選址后,復興區立即組建建設指揮部,一名副區長任現場指揮長,抽調相關部門骨干人員一線辦公,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為爭取時間,項目建設采取設計、施工、辦理手續的平行、交叉流程,高效推進。
4月8日0時起,邯鄲主城區(環城高速公路以內)及周邊實行臨時封控管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復興區不得不重新考慮工人、施工機械、混凝土、裝配式建筑配件進場問題。
隔離房間內,床、柜子、電視、寬帶、空調、整體衛浴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王伸攝
復興區組織公安、交通等部門組成專班,帶著車輛通行證守在高速路口,把物料、人員、機械一趟車一趟車地接到工地。7天時間,每天接送物資車輛多達上百輛,保證了施工進度。
針對施工中的建筑上水和污水接口對接市政管網問題,4月8日,復興區邀請市直部門相關領導、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會審,反復討論、調整直至凌晨。
4月9日,200余名建設人員入駐施工現場,實行“三班倒”24小時作業。復興區每天選派50余名志愿者,協助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
與時間賽跑,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等上百輛工程機械馬達轟鳴,工人們分工協作、緊張有序。工程建設快馬加鞭,僅兩天完成場地平整、混凝土基礎工作。隨后3天,300間裝配式房屋全部安裝完成,同步交叉作業的室內電力、電視、寬帶、床品也全部到位。
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工作人員通道、隔離人員通道……經過7晝夜奮戰,一期工程竣工。
據悉,復興區健康驛站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包括500個隔離房間;三期通過“爛尾樓”改造完成,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425個隔離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