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2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 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攝
河北新聞網4月2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今天,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2年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法院積極履行審判職責,2021年共新收一審各類知識產權案件9124件,審結7731件,收、結案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知識產權案件總判決賠償數額達3.39億元,依法保護知識產權。
2021年,河北法院為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有效阻卻侵權行為,充分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審結了一批社會影響較大的疑難復雜案件。加大對源頭侵權、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的打擊力度,充分發揮精細化裁判的規范引導作用,劃定權利邊界,統一類型化案件的裁判尺度,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
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8840件,審結7470件,收案、結案分別比去年增長95.87%和83.26%。調解撤訴結案5869件,同比增長90.98%,調撤率達78.56%,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4.57%。從民事案件類型看,涉商標權、著作權案件占比最大,兩類案件約占比83%;涉著作權案件同比升幅最高,同比增長265.41%;涉專利權案件也呈每年遞增趨勢。從涉案地區分布來看,石家莊市、保定市、邯鄲市、滄州市中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占比較大,約占全省知識產權案件的73.42%。從訴訟標的額情況看,2021年一審訴請100萬元以上的案件84件,約占全省知識產權案件的1%,同比略有增長。從訴源治理情況看,訴前調解成效顯著,訴前進入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處理的案件總量7882件,調解成功5726件,調解成功率72.64%。2021年,河北法院共新收一審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272件,審結251件,同比增長13.06%,主要集中在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兩個罪名。新收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12件,審結10件。
2021年,省法院新收二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459件,審結432件,判決維持的案件占比54.86%,改判、發回重審及撤銷原判駁回起訴的案件占比17.36%,調解撤訴的案件占比21.52%。
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優化審判體制機制。2021年,河北法院積極統籌謀劃年度重點工作,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審判庭及專門審判團隊建設,進一步整合審判力量。為應對新產業、面對各類市場主體時,更好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建立雄安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庭,打造雄安新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高地。省法院出臺《關于調整我省部分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問題的通知》,雄安中院集中管轄本轄區及河北省北六市轄區內的發明專利、計算機軟件等第一審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優化我省知識產權審判布局、健全知識產權專門化審判體制。全面推進落實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效果。
多措并舉,著力破解知識產權審判難題。2021年河北法院對焦頑疾,加大賠償力度減輕維權難度。以實現市場價值為指引,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的保護力度,2021年全年知識產權案件總判決賠償數額達3.39億元。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形成推進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調研報告。建立以誠信原則為指引、激勵當事人積極提供證據的訴訟機制,依法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等現代技術保全或獲取證據。積極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健全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強化對下指導,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件導向功能;建立案件發回、改判溝通反饋制度。統一裁量尺度,明確法律適用,確保類案侵權判定、賠償標準趨于統一。不斷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持續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等商標權和危害民生領域和社會公共安全的侵權假冒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加大互聯網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力度,有效凈化市場環境,保障市場安全。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提升優化營商環境保障能力。河北法院依法保護科技創新成果專利,促進我省技術產業升級,增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依法加強知名品牌保護,為我省知名品牌的發展提供和諧寬松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著作權,推動我省文化產業創新繁榮發展;依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妥善處理涉及商業模式創新的案件,有效規制濫用權利排除和限制競爭行為,促進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積極服務全省營商環境建設,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全省法院還積極打造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解平臺,同時有效探索司法保護與行政執法的對接機制,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著力打造河北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