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板單元自動化組裝系統(tǒng)。中鐵山橋供圖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師源 通訊員錢幫蕾)4月19日,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山橋)接國際焊接學會(IIW)通知,其參建的港珠澳大橋榮獲國際焊接學會“Ugo Guerrera Prize”獎,這標志著繼2010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之后,我國再次獲得國際焊接最高獎項。
據(jù)悉,“Ugo Guerrera Prize”獎是國際焊接最高獎項,授予近十年內國際工程建設領域大型的優(yōu)秀焊接工程技術團隊,每三年評選一次。本次港珠澳大橋項目由中國焊接學會推薦評選,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組織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開元機器人系統(tǒng)有限公司、天津大學聯(lián)合申報。
圖為港珠澳大橋。中鐵山橋供圖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集隧、島、橋為一體,地址條件復雜,采用長度110米-152.6米的大節(jié)段吊裝架設方案,需在4年內完成制造鋼結構42.5萬噸,工期緊迫。
中鐵山橋承接港珠澳大橋制造最大的CB01標段18萬噸鋼結構制造,以中鐵山橋為核心的焊接技術研究團隊,開展了板單元自動化焊接技術、免涂裝耐候鋼焊接、高效焊接技術、迷你機器人焊接技術等研究,打破傳統(tǒng)的鋼橋制造模式,提高自動化焊接水平,實現(xiàn)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制作要求,全面提高港珠澳大橋鋼箱梁的制造質量。
同時,還首次將機器人焊接技術應用于國內鋼橋制造領域,建成國內首條板單元自動化生產線;首次在我國大跨度鋼橋制造上采用免涂裝耐候鋼焊接技術,并取得多項發(fā)明專利,確保港珠澳大橋制造質量和工期,為我國鋼橋制造業(yè)技術和裝備提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極大縮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是我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不僅代表了我國橋梁先進水平,更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
該獎項將于2022年7月在東京舉辦的第75屆國際焊接學會(IIW)年度大會上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