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三河市燕郊高新區思菩蘭路東側的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項目現場,東西長314米、南北寬243米的基槽正在進行第二步土方開挖,現場護坡樁和降水井已全部完成。
“多虧了模擬審批,讓我們的項目能夠進展如此之快。”該院籌建辦公室開發主管李貝貝介紹,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項目2021年10月25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當年11月26日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和施工許可證,實現了“拿地即開工”。而在此之前,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該項目采用的“模擬審批”是“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中的一項措施。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行政審批局依托全市項目策劃生成辦法,通過推行“標準地”出讓、工程設計方案預審查、模擬審批等,對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試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
實現“拿地即開工”,我市全面推行“標準地”出讓。各縣(市、區)政府或園區管委會對擬出讓的土地完成征收、拆除平整,并完成土地污染調查,確保符合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完善地塊內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信、圍擋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真正的“凈地”“熟地”,具備動工開發所需的基本條件。同時,對擬用地的位置、性質、規模以及產業準入、能耗、環保、規劃、投入產出等控制性標準予以明確。在統籌把握相關控制性指標及建設要求基礎上,完成規劃設計條件編制,形成“標準地”,對外公布主要規劃條件及建設要求。
同時,由項目所在園區管委會協助項目單位根據給定的規劃條件和標準,高質高效編制工程設計方案及相關評估評價報告,在發布土地出讓公告前,協調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履行方案服務協同和聯合審查,幫助項目單位取得方案預審查意見。
各審批部門視同項目單位已經取得土地使用權,根據策劃生成結果及方案預審查意見等已具備的材料,對項目單位申報的核準或備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等審批事項進行模擬審批。在項目單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前完成全部模擬審批程序。在土地出讓公告發布20日內,完成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依據工程設計方案預審查意見取得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
項目單位正式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并繳納相關費用后,即可到當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受理窗口一次性領取投資項目核準或備案意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開工前全套審批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
“拿地即開工”全部審批流程在廊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運行。除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兩項對圖紙要求較為嚴格的事項外,其余事項探索取消紙質申報材料,實現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記者 馬珉璐 通訊員 相偉)
關鍵詞: 三河市燕郊高新區 廊坊市行政審批局 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 拿地即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