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該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努力以高水平環境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
截至5月31日,廊坊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3,同比下降9.4%,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達到省定目標時序進度;PM10平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優良天數111天,同比增加6天,優良天數比率達73.5%,為全面完成“十四五”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廊坊市9個國省控河流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水體標準,均達到國家和省考核目標要求,優良水體比例創歷史新高。龍河治理案例入選全國“美麗河湖”評選40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和地下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
該市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印發實施《廊坊市2022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要點》,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組織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管控、產業集群升級改造、餐飲油煙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氣消除、燃煤鍋爐綜合治理等八大專項行動。全市6個重點產業集群升級改造“一群一策”、75家重點排污單位達標排放“一廠一策”完成方案編制,6家磚瓦、耐火企業12臺工業爐窯綜合治理和27臺燃煤鍋爐替代加緊推進,232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520家餐飲單位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安裝全部完成,1670個揚塵污染源、9918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臺賬動態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
堅持統籌上下游左右岸,推進水環境全流域系統治理
該市突出源頭防范、標本兼治,著眼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兩手抓、兩手硬,制定出臺《廊坊市2022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多項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進污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嚴格管控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加強精細化管理,每日發布水質自動站超標數據預警,每月開展全流域手工加密監測,科學研判水情水質。開展常態化巡查,突出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飲用水源地,依托智慧生態大數據監管指揮平臺,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科技手段,人防技防相結合,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
堅持控增量去存量并重,全方位鞏固凈土保衛戰成果
在土壤污染防治上,該市強化源頭管控,督促重點監管單位依法依規開展隱患排查與自行監測,鼓勵企業為減少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土壤進行設備升級或綠色化改造,嚴格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穩步實施修復治理。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上,該市組織開展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全面掌握重點點位水質變化,有序推進縣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分。在農業農村環境整治上,該市出臺《廊坊市2022年鄉村生態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廊坊市2022年農村環境整治實施方案》等一攬子政策措施,100個鄉村生態示范村創建和170個村莊環境整治有序推進,覆蓋150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加緊建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該市將圍繞圓滿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堅持抓平常、履法規、建機制、促長效,充分發揮“五辦一平臺”作用,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記者祝雪娟)
關鍵詞: 廊坊交出生態環境亮眼成績單 優良天數比率 空氣質量綜合指數 5平均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