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4日)是第19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獻血是一種團結行為。加入我們,拯救生命”。說到獻血,大家都不陌生,那么關于獻血的知識大家了解多少?還有關于獻血的這些謠言,你能甄別清楚嗎?別急,一起收藏這份獻血科普帖,破除獻血謠言,從你我做起。
●這些獻血小知識,你知道幾個?
>>獻血有哪些條件?
獻血法規定,國家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血站對獻血者必須免費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身體狀況不符合獻血條件的,血站應當向其說明情況,不得采集血液。
血站對獻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般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過四百毫升,兩次采集間隔期不少于六個月。嚴格禁止血站違反前款規定對獻血者超量、頻繁采集血液。
>>獻血對身體會有影響嗎?
按照正規要求的獻血對身體沒有影響,通常的獻血量是200ml、300ml或者400ml,人體血液大概占體重八分之一,獻血后血液黏稠度會下降,紅細胞攜帶的氧氣向大腦的養料供應會更加流暢,所以人會感覺神清氣爽。另外,在獻血之后會刺激骨髓進行造血,生成更多新鮮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有效改善機體功能。
>>獻血后多久可以恢復?
正常情況下,每天約有40毫升的紅細胞死亡,同時,也有相應的紅細胞新生,在失血(獻血)后,人的造血功能比正常增強4倍。以此獻血200—400毫升失去的水分和無機鹽,只要1—2小時便可得到補充,蛋白質1—2天內就可完全補足;白細胞、血小板約3天可恢復;恢復較慢的紅細胞,大約在7—10天即可恢復。
>>獻血會被傳染疾病嗎?
不會。獻血者獻血前會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梅毒等傳染病進行相關檢查,對獻血者用的采血器都是經過檢驗的合格產品并且是一次性使用,不會重復使用。
>>獻血后應該注意什么?
獻血后,針眼處要壓迫10-15分鐘,4小時內針眼處保持清潔;當天不從事危險作業;多飲水,飲食要清淡,進食不要過量,適當進食含鐵豐富的飲食,優質蛋白,維生素豐富的飲食;注意休息,不熬夜。
●一起學習,破除這些獻血謠言!
>>獻血后會引起肥胖?
真相:胖是因為過分攝入營養
獻血本身不會引起人體發胖。獻血后,人體會加大對營養的需求。正因如此,有些獻血者容易過分攝入,導致營養過剩,身體發胖。
>>獻血可能感染疾病?
真相:沒有任何獲得感染的機會
參加無償獻血是非常安全的。無償獻血采供血工作流程嚴格執行國家《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獻血全過程中所接觸的物品均為一次性使用,用后銷毀,沒有任何獲得感染的機會。
>>獻血會引起血壓不穩?
真相:血壓不穩多是因為太緊張
(相關資料圖)
獻血不會引起高血壓或低血壓。血壓不穩定多是緊張所致,健康人獻血是不會出現血壓浮動現象的,更不會使人患上高血壓或低血壓疾病。看到血液流動就緊張害怕,或者本身有暈血現象的人不適合獻血。
>>獻血會導致貧血?
真相:適量獻血能促進血液的再生
無償獻血根本不會引起健康人貧血,一次獻血量只占人體血液的極少部分,暫時少量減少,不影響人體血液的正常循環,獻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會恢復、補充。按規定定期獻血絕對不會引起貧血,相反,適量獻血還能促進血液的再生。
>>男性獻血會影響生育功能?
真相:無稽之談
對男性獻血者來說,在正常范圍數值內的少量獻血后,造血功能立即會被調動起來,為機體補髓造血,從而使新陳代謝變得旺盛,因此影響生育一說是無稽之談。(河北新聞網綜合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央廣網、科技日報、人民網、新華社,編輯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