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2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省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協會聯合舉辦第五屆臨床試驗和倫理審查能力提升交流培訓會。圖為會議現場。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攝
河北日報訊(記者張淑會)6月22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省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協會聯合舉辦第五屆臨床試驗和倫理審查能力提升交流培訓會,來自省內外醫療機構、醫藥公司的500余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就如何提升倫理審查能力,保護受試者權益,推動醫藥研究規范發展進行探討交流。
醫學倫理作為現代醫學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臨床決策和醫學科技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醫學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作用。就拿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來說,該院2008年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質認定,也是我省首家備案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其中藥品備案專業25個,備案研究者38位,器械備案專業59個,備案研究者86位。隨著醫學科研事業的發展,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每年開展倫理審查的項目達300余項,涉及藥品、器械、科研、動物實驗、新技術等領域。
“醫療衛生機構是科學研究較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技倫理的先行領域,如何進一步壓實醫療科研機構主體責任,統籌發展和安全,是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務。”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尹愛東要求,要盡快搭建河北省區域倫理合作平臺,落實好群團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學術專家的技術支撐與智庫作用,為促進我省生物醫學倫理規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種新藥或一項新技術要用于臨床,在臨床試驗階段必須經過倫理審查。如果沒有倫理審查,就無法真正掌握受試者在使用新藥或新技術過程中受益有多大、有沒有傷害,也就無法保護受試者的生命權益。”河北省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協會會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貴英說,舉辦這樣的培訓會,就是要把醫學倫理要求貫穿于醫藥研發、醫療器械研制以及醫學科技活動全過程,進一步提高廣大醫務工作者對科研創新和倫理審查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臨床試驗和倫理審查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醫藥產業發展、醫學科技創新以及醫院高質量發展。
會上,來自我省及北京、福建等地的知名專家結合工作實際,為大家作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研究者發起臨床研究的倫理管理與倫理審查》《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倫理審查及案例分析》《醫療新技術倫理審查》《區域倫理委員會建設思考—基于深圳的實踐》《倫理審查互認助力效率提升與同質化進程》等專題報告,從倫理審查和倫理建設現狀、醫務人員參與科技倫理治理、區域倫理聯盟互認建設等方面,對提升倫理審查能力,防范科技倫理風險進行了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