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北京通州游船與廊坊香河游船一起通過楊洼閘,首次駛入對方水域。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6月24日上午,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跨境復航——京冀交界,分別從廊坊香河、北京通州出發的游船相向駛過楊洼船閘。在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實現旅游通航一年之際,兩地正式實現互聯互通。
大運河北運河段全長143公里,其中廊坊段上接通州,下連武清,全部在香河域內,是北運河旅游通航的出京第一站。
(相關資料圖)
碧水挽京冀,運河綻新顏。
兩地通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成果。不但為京冀文化旅游業發展帶來新活力,同時也將帶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從“域內通航”到“互聯互通”
6月24日晨,香河縣中心碼頭,陽光明媚。碧波蕩漾的北運河水面上,幾艘古色古香的嶄新游船盛裝待發。
8時40分左右,香河縣首批50名乘客坐上游船,沿運河一路由南向北,往上游北京方向行進,游船30分鐘便到達京冀交界處的楊洼船閘。
歷史上的大運河,曾白帆蔽日、船歌悠悠,后經歷了百年廢棄的蕭條落寞。2021年6月26日,北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實現旅游通航,運河重煥生機。
時隔一年,北運河又迎來歷史性的一刻。
“好大一條船啊,高高燃燈塔呀,是條大桅桿……開船嘍。”當天上午,北運河楊洼船閘現場,一曲“運河號子”拉開了大運河京冀段游船通航儀式的序幕。
約9時34分,伴隨著汽笛響起,兩側閘門緩緩打開,從香河、通州出發相向而行的兩條游船分別通過閘口,標志著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
據了解,經與通州方面協商,香河縣初步擬定3條游船航線:通州二號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長航線),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40公里,行程4小時(單程);通州柳蔭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甘棠閘、榆林莊閘和楊洼閘,全程32公里,行程3.5小時(單程);通州和合驛碼頭至香河中心碼頭,途經楊洼閘,全程6公里,行程45分鐘(單程)。
“為確保京冀大運河游船通航,我們跟北京市交通委進行了多次溝通對接。”香河縣交通局副局長呂曄介紹,京冀雙方商討研究了大運河航運企業資質、船舶運輸許可、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等具體細節工作,雙方達成一致,共同推動“平安、綠色、智慧、共享”四型大運河建設。
為互聯互通做準備,兩地建立了水務協同機制,科學合理調節水位、調控水質,推進水生態治理聯合執法;健全安檢防疫機制,探索建立北運河京冀段互聯互通安檢、防疫互認機制,共同打造大運河安全廊道;研究制定聯合執法機制,明確兩地水運及海事管理職責與執法邊界,促進船運企業、從業人員跨省運營培訓,保障應急聯勤聯動……
“文旅香河”凸現運河元素
北運河香河段,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著魯家務碼頭、香河中心碼頭、王家擺碼頭、安運碼頭、金門閘碼頭。5個碼頭串起了香河大運河文化公園。
運河兩岸,一幅生態畫卷徐徐展開,3000多畝的生態廊道擁有野生鳥類19余種。而在此前,這里的水質一度處于劣V類。
2021年,香河啟動實施了北運河生態綜合整治工程,全面開展散亂污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道岸線修復、生態濕地打造、水質提升和沿岸景觀提升,極大改善了北運河及其沿岸的生態面貌。
行走在運河沿線,從高樓大廈、道路橋梁,到景觀雕塑、休閑座椅,運河標志標識俯拾即是,“文旅香河”處處凸現運河元素。
“把京哈高速香河北出口打造成為大運河精品旅游線路的最美入境門戶,向北連接蔣辛屯潮白河精品旅游片區,向南連接香河城區和以香河中心碼頭為核心的大運河文化旅游片區。”香河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建軍介紹,他們將香河運河文化元素植入沿線藝術小品、公共設施、標識標牌等,全力塑造精致城市風貌。
千年文脈兩地共傳承
6月24日一早,香河中心碼頭熱鬧非凡,通航儀式前的熱場文藝表演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觀看。
十余米高、幾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手中、肩上、腦門、下巴等處上下飛舞、交替騰挪……技藝高超的安頭屯中幡表演,是香河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北運河吹歌生動活潑,運河號子激昂悲壯,五行通臂拳以冷、彈、脆、快、硬的拳法著稱……香河縣在運河沿岸安排的文化展演,其中大部分是當地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游客尋覓大運河千年文脈的香河往事。
今年以來,香河縣在運河沿岸謀劃民俗風情小鎮建設,突出弘揚運河文化,集中打造民俗體驗、文化創意、加工倉儲三大板塊,以及古渡春蔭、渡口遺址公園等精品節點,同時結合水上航線,打造運河沿岸陸上精品旅游線路。
一年來,香河縣先后成立兩河事務管理中心、財信文旅有限公司,統籌推動北運河、潮白河和濕地公園等域內河流及保護區的保護發展,對接京津協商推動文化旅游、海事航道、生態建設等事項,力促京冀運河旅游通航一體化運營。同時,嘗試與中小學和培訓機構合作,開展泥塑彩雕、創意手工、科普展示等興趣活動,釋放大運河文化旅游的“乘數效應”,讓大運河“活”起來。
接力運河文化傳承,京冀同心同向。
通州區堅持把大運河文化帶作為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旅游需求的重要載體,以推動大運河京冀游船互聯互通為契機,以“三廟一塔”為起點,以運河文化為內核,有機串聯運河商務區、城市綠心公園及三大建筑,構建大運河生態文化景觀廊道,全面推動大運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傳承,延伸文化旅游體驗,讓運河動起來,亮起來,美起來。
未來,京冀兩地將整合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河北香河潮白河大運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優質資源,以大運河為主線,深入挖掘、保護與傳承大運河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共同開發包括水上觀景、船上商務、岸上漫步、非遺展示等“運河游船+”主題游線路,構建底蘊厚重、藍綠交織的大運河京冀段旅游帶。(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 周禹佳 通訊員安青松)
關鍵詞: 北京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