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視頻攝制:張曉晴
河北新聞網7月4日訊(記者張曉晴)今天上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來自河北辛集的志愿者高能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從8點50分開始,13點50分結束,共采集27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據悉,高能是河北省第607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河北省第607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高能。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高能,29歲,是河北辛集的一名醫生。2019年,在河北衡水工作的他,在醫院組織下自愿加入中華骨髓庫,“去之前我看了宣傳冊,大致了解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事,抱著有機會幫助別人的想法,成為其中一員。”高能回憶道。
據了解,高能在生活中一直心存善意、助人為樂,他從大二起就經常獻血,工作后也積極參與單位組織的各項愛心活動。
“不管從事什么職業,我都會幫助他”
今年4月,正在醫院工作的高能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神奇!我感覺到一種與受助者之間的親切感。”高能回想當時的感受說,“幾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的幾率發生在我身上。”在能夠幫助別人的幸運感中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捐獻,他的家人也表示非常支持。
高能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之后,高能順利通過了捐獻前的健康體檢和高分辨檢測。捐獻前他格外注意飲食健康,“確定捐獻后,我就不在外邊吃飯了,在家吃飯也會少油膩,不喝酒。”高能說道,他希望能夠把自己最好的身體狀態拿出來,保證捐獻質量。
當問及他的醫生身份與他做出這個捐獻決定有無關系時,高能坦言道:“不管從事什么職業,我都會幫助他。我心里沒有特別想法,只是醫生身份能讓我更好地了解造血干細胞這個事。”他表示,造血干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一類細胞,它的生長和破壞是保持平衡的,不會因為獻血或捐獻造血干細胞而破壞造血功能。
“這是我生平收到的第一封感謝信”
6月29日,在河北辛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高能來到石家莊,第二天開始打動員劑,“過程十分順利,和平時獻血一樣,沒有不舒服的癥狀。”高能說。
高能與河北辛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合影。 張曉晴攝
在石家莊的這些天,高能和家人每天都會通視頻電話,“我會向他們說我每天的進度,身體的狀況,他們聽了也就不擔心了。”高能笑著說,家人的關心與支持給了他很大的力量。
“不知道我是否能夠堅持到最后,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我生命的至暗時刻,世上仍有一位好心人為我帶來生命的曙光。”在捐獻過程中,高能收到了來自受助者的感謝信。“這是我生平收到的第一封感謝信,與平常工作中的救死扶傷相比,這次捐獻所給我帶來的自豪感更加強烈。”高能讀完百感交集,他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為更多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