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凝心聚力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上作示范
——訪辛集市委書記田軍
記者: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結合辛集市實際,請您談談對全會精神的認識?
田軍: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堅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提出了河北改革發展的整體布局、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和具體措施,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工作基礎。全會提出辛集“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上作出示范”的要求,為辛集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將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大力實施“1253”工程、加快推進“三區”建設,全面建設現代化高品質中等城市,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上作出示范,努力交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辛集優異答卷。
記者: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辛集市將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田軍:我們將全面落實全會安排部署,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一攬子政策措施,奮力推動辛集經濟社會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擂響招商引資“奮進鼓”。按照“聚焦京津、長三角、珠三角開展產業鏈招商”要求,修訂完善了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含金量更高的支持政策和獎勵辦法,依托總規模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聚焦央企、國企著力引進“頂天立地”的大項目。二是進一步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堅持“快”字當頭,扎實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提質提效”行動,實行“標準地+承諾制+拿地即開工”“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等措施,千方百計推動項目早審批、早進場、早建設、早達效。三是進一步奏強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協奏曲”。在一產方面,加快建設“華北節水作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種質資源儲備庫等項目,持續加大對“馬蘭系列”高產節水優新品種育、繁、推支持力度,堅定不移推動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上市,建設發展育種田30萬畝以上,全力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二產方面,重點抓好總投資133億元的中石油昆侖潤滑油、皮革新材料科技示范園等項目,持續提升開發區能級,強化園區承載能力,全力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在三產方面,依托全省唯一內陸地區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加快推進總投資106億元的進境肉類加工、北京西南郊凍品交易中心等項目落地見效,組建規模10億元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打造現代化冷鏈產業交易集散中心,全力爭創國家綜合保稅區。四是進一步吹響優化營商環境“沖鋒號”。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出臺《穩定經濟運行 保持經濟增長的40條措施及19項配套措施》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接地氣的助企紓困政策,讓“辦事靠法不靠關系、投資找市場不找市長”成為常態,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五是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扎實開展“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大討論活動,創新目標考核機制、堅持數據數字說話、持續強化督導檢查,樹立鮮明考核導向和用人導向,激勵各級黨員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奮發進取中開創未來,提振精氣神、爭當“領跑者”。
記者: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辛集市將如何部署推進?
田軍: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企業。我們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一方面,著力打造產業發展高地。聚焦建設生態皮革服裝、高端裝備制造、新型顯示、信息智能、生物醫藥健康、綠色化工、通用航空等“七大產業聚集區”,打造更多50億級、100億級甚至1000億級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引進和培育科技型“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平臺,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持續鞏固提升全省科技創新A類水平。
記者: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辛集市在民生建設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田軍: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初心使命,持續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是扎根基層解難題。圍繞群眾所思所想、所愿所盼,辦好民生工程、民生實事,確保按期完成、兌現于民;充分發揮市委書記群眾直通車、電視問政面對面作用,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二是持之以恒優環境。發揮“生態大腦”“藍天云”作用,重點打好治企、清散、削煤、控車、降塵“組合拳”,抓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生態濕地等項目建設,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讓辛集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三是全力以赴保穩定。從嚴從緊從實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穩定、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決守好首都政治“護城河”辛集防線。(河北日報記者張文君、王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