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制:王怡然、張曉晴
(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7月7日訊(記者張曉晴 實習生原宇斐、王怡然)“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激動與感激,親愛的朋友,我們相信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所有的美好都會如約而至!”這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志愿者時笑甫收到的一封感謝信。今天,他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經過5小時40分的采集,成功捐獻43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成為河北省第609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河北省第609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時笑甫。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每半年獻血一次,堅持8年
時笑甫1993年出生,今年29歲,是石家莊元氏縣的一名貨運司機。2019年加入中華骨髓庫,“我是獻血的時候,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當場就留樣了。”時笑甫回憶道。據了解,時笑甫是2014年,和朋友在路邊的獻血車完成第一次獻血后,開啟了規律獻血之路,每年獻兩次血,到現在堅持了八年。
時笑甫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王怡然攝
“獻血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也可以幫助到別人,何樂而不為呢?”時笑甫說道。時笑甫是O型血,O型血作為萬能血,需求量很大,他表示未來會繼續堅持獻血,爭取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成功配型兩次
2021秋天,時笑甫接到電話說自己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懷著激動的心情,他到了醫院做捐獻前的檢測,健康體檢已達標卻突然得知患者終止了受捐,他說:“我一開始以為是自己的問題,當時還挺自責的,心里有點失落。”
時笑甫與石家莊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張忠橋合影。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年,在得知自己又與一名患者成功配型后,時笑甫一開始并不相信,“怎么會這么巧呢?”時笑甫回憶著當時的想法,但是在確認是事實后,他立刻表示:“我隨時可以捐獻,你們安排就行。”
7月2號,他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報到,第二天開始注射動員劑。在捐獻前的幾天,為了保持良好的狀態,他住在醫院附近的賓館,家人經常打來電話,關心他的情況。時笑甫有兩個還未上小學的孩子,“他倆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爸爸是去做好事了。”提到孩子,時笑甫笑得很溫柔。
其實,時笑甫決定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時,家里的父母、妻子是很擔心的,但在他的科普下,家人都放心了,并對他獻愛心的行為表示支持。“人們會擔心、害怕,很大原因都是不了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原理,其實和抽血差別不大,對自己身體也不會有傷害。”時笑甫說道,他表示,之后會用親身經歷向身邊的人科普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知識,讓更多人知道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可怕。
采訪最后,談起自己的善舉,時笑甫表示:沒有人能保證自己這輩子不生病,既然現在有一個人等著我去幫助,并且只能我行,那我必須捐啊!希望大家趁年輕,趁著身體允許,多做好事,這樣愛心不斷傳遞下去,等你我也成為那個需要別人幫助的人時,也同樣會感受那份幫助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