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7月8日上午,由河北博物院、浙江自然博物院、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福祿壽喜·美好生活——中國吉祥文化特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5號、16號展廳正式開展。
“福、祿、壽、喜”是中華民族表達和樂美滿的吉祥詞語,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樸素向往和不懈追求。以福祿壽喜為代表的吉祥文化綿遠流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旨在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解讀吉祥文化的當代價值,展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并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上美好祝福。
展廳實景
據介紹,本次展覽實現了歷史、自然、城市三種不同類型文博單位的跨界合作,實現了對300多件套珍貴文物、動物礦物標本和科學繪畫作品的跨界整合,從自然、歷史、民俗等多個視角,闡釋了吉祥文化的起源發展、文化內涵、輻射影響和時代意義。
展覽內容分“歡喜相逢”“吉祥一生”“福澤萬物”三部分,講述了三“羊”開泰、“馬”上封“猴”、“喜”上“梅”梢、“鴛鴦”璧合、“金魚”滿堂、松鶴延年等20多個吉祥故事。觀眾在展廳不但可以看到梅花鹿、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喜鵲、鴛鴦、蝙蝠等60多件動物標本,200多件珍貴文物,還可以通過聽講解,欣賞文物、標本,觀看文字解說和視頻演示,了解文物故事、科普知識,以及“福祿壽喜”吉祥文化的傳承演化過程。
展廳實景
此外,在形式設計方面,展覽以分別代表喜慶、尊貴、希望的釉紅、向日黃、荷莖綠為色彩基調,營造古代生活場景,將文物與標本并置,展品與場景互融,讓觀眾身處在由自然源流、人生萬物、歷史景觀三重維度打造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體驗共生的故事之中,與吉祥共存,與美好共鳴。
“本次展覽很多文物是第一次展出,我們專門給特展做了語音導覽,也專門培訓了志愿者開展講解服務,觀眾可以按照自己需求選擇講解服務類型。”河北博物院副院長王然介紹,接下來,他們還將組織開展折扇作畫、葫蘆烙畫、鼻煙壺內畫、瓷胎作畫四項非遺文化項目體驗以及“吉祥文化廣角鏡”等面向公眾的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商店也有近百種吉祥主題文創商品售賣。
據悉,該展覽擬于11月8日結束。(圖片由河北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