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網上一所名為“河南傳媒大學”的學校,從今年高考前夕,就通過網站不斷發布其辦學、科研、招生的消息。當地教育部門表示,河南并無這一學校,教育部提供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也沒有該校的信息。目前,這所“野雞大學”網站已無法打開。(據澎湃新聞7月11日報道)
為打擊“野雞大學”,教育部以及很多媒體都會在每年高考填報志愿之前公布正規高校和虛假大學名單。但令人遺憾的是,“野雞大學”卻并未徹底從公眾視野里消失。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經營“野雞大學”的違法成本太低。很多時候,“野雞大學”被曝光之后的處理只停留于“下線”“關停”,而很少對其背后的經營者進行深挖和追責。這種“罰酒三杯”式的處罰難以起到震懾作用,等風頭一過,很多“野雞大學”又換個“馬甲”卷土重來。
“野雞大學”不僅會造成家庭經濟損失,誤人子弟,還嚴重擾亂正常教育秩序,必須依法予以嚴懲,徹底鏟除其生存土壤。相關部門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和懲治力度,追究“野雞大學”經營者的責任,切實提高其違法成本。同時,考生和家長也應提高防范意識,從正規網站獲取信息,不聽信天花亂墜的虛假宣傳。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重拳出擊,就能讓“野雞大學”無處遁形。(張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