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市李硯金家庭
孝老敬親傳家訓 四世同堂樂融融
“太爺,吃飯啦!”
【資料圖】
7月12日一早,在奶聲奶氣的童音呼喚下,家人們依次落座,歡聲笑語中,李硯金一家開啟了一天的早餐時間。
先喊“太爺”吃飯,對于家中2歲的小孫子而言,已經成了習慣。而“長輩先入座”這項傳統,在李硯金家已延續了30多年。
今年57歲的李硯金,擁有和睦美滿的四世同堂大家庭,家中的老父親李志茂今年已經93歲,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老人說,這都多虧這些年兒子兒媳的細心照料。
面對父親的夸贊,李硯金臉上綻出會心笑容,“說起來,這些都是家族傳承。”
“我家祖上原是呔兒商,自我太爺爺那輩起,就在東北經商。呔兒商文化中,看重誠信互助。小時候回老家,聽父親講以前老房子里掛著一塊匾,寫著‘積善堂’,奶奶也給我講了許多祖輩上積善助人的故事。”李硯金告訴記者,作為呔兒商,他家中很早就傳有“愛國愛家,懂禮守法,孝德感恩,誠信助人”的家訓。
在這樣的家庭中,孝老敬親的觀念,早已深植在李硯金心中。
1987年,獨居老宅的祖父母年事已高,需要人陪伴照顧。李硯金的叔叔姑姑們商量的照顧方案,兩位老人不滿意。作為長子長孫的李硯金和妻子計秀鳳商量后,主動承擔起照顧祖父母的責任,帶著不滿周歲的兒子,搬去和祖父母同吃同住,百般孝順,讓爺爺奶奶樂享晚年,直至雙雙終老。
后來母親去世,李硯金看到了父親的傷心頹唐,就將父親接到了身邊,細心照顧,直到今日。
為了讓父親有一個好身體,李硯金經常陪父親進行體育鍛煉,有時在小區、有時在公園,有時是散步、有時是賞景。為了讓父親開心,李硯金還經常拉著兒子李春旺加入其中,周圍鄰居常看到祖孫三人一起開心的身影。
父親在家閑不住,李硯金就專門安排時間帶著父親四處游賞。至今,父子二人早已走遍了秦皇島及周邊的大小城市。時間充裕的時候,李硯金還帶著父親去沈陽探訪舊友。
在李硯金看來,讓父親安享晚年,并不只體現在物質上,更多的是兒女們的陪伴、關愛,需要精神上的滿足。“父親年紀大了,常見的病痛也多了起來,藥物和保健品是一方面,我們多陪著他說說話,讓他體驗到兒女承歡膝下的樂趣,對他的健康也有好處。”
李硯金所做的不止如此。2004年李硯金岳父去世后,他又主動把岳母接過來同住,早晚聆聽教誨,經常陪玩伴游。岳母和他們共同生活了近15年,逢人就夸贊自己攤上了個好姑爺。2018年底,老人安詳離世。
李硯金孝老敬親的善行善舉,這些年也在不斷影響著身邊的人。家族的人,在他的感召之下,每年傳統節日期間,都要回老家老宅團聚。身邊的鄰居,知道李硯金照顧老人“有一套”,遇到與父母發生分歧的事,都會來找李硯金協調解決。
“總有人問我該如何與老人相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老人當成孩子。小的時候,老人對我們耐心呵護,現在照顧老人,我們也要多些耐心,認真呵護。須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李硯金說道。(河北日報記者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