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趣味英語啟蒙課、少兒音樂啟蒙課、在家上的早教課……暑期到來,網絡上各種幼兒線上課程宣傳火熱,不少課程更是打出“2歲就能上”“針對0-6歲兒童英語”等廣告。隨著網課市場不斷擴大,網課低齡化趨勢明顯,向家長輸出焦慮的同時,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三四歲上網課、五六歲成“小眼鏡”的情況屢見不鮮。
孩子的光明未來,離不開明亮的雙眸。然而,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比前一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近視不僅給兒童帶來諸多不便,影響學習和成長,更會對他們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視力障礙。兒童視力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0到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可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孩子早就開始與屏幕“密切接觸”。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視,甚至沉迷于智能電子產品,眼睛必然會受到傷害。而且,有數據顯示,67%的兒童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足兩個小時,73%的兒童每天睡眠時間不達標,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兒童近視的概率。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認識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讓孩子擁有明亮的眼睛,是全社會的共同期盼,需要刻不容緩的行動。兒童近視的發生成因復雜,既與個人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有關,也與教育機制、家庭和學校管理方式、社會環境等密切相關,需要綜合施策。一方面,要做好“減法”。家長要擺脫“教育焦慮”少報班,學校要減少線上作業,把兒童從過多的網課中解脫出來,盡量減少他們眼睛受損的時間和機會。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預防近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保證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家長和老師要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讓孩子們在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的過程中,涵養心靈、明亮雙眼。
預防近視,防大于治。針對當前網課低齡化趨勢,有關方面要拿出更加科學精準的舉措加以引導和監管。在預防兒童近視問題上,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實現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我們就能更好呵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梅劉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