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視頻攝制:王怡然、原宇斐
河北新聞網7月21日訊(記者張曉晴 實習生原宇斐)早晨五點,天剛蒙蒙亮,21歲的王佳蕊依舊早早起床了,今天她比平時還晚起了一個小時,因為要完成人生中一件很有意義的“大事”——捐獻造血干細胞。“我母親常年患病,所以我能理解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情,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王佳蕊躺在捐獻的床上笑著說,“即使我是一束微光,也想照亮別人。”
河北省第611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王佳蕊。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2001年出生的王佳蕊來自河北秦皇島,父親在其年幼時去世,母親常年患病在床。因要照顧母親、供養上學的弟弟,王佳蕊在16歲上高一時就終止了學業,出來打工。目前她在離家很近的工地上班,負責早晚接送交通不便的工人上班并做一些小工,比如搬磚、打掃衛生等。
18歲后每年獻兩次血
王佳蕊自成年后就開始堅持每年獻血兩次,“媽媽生病經常需要輸血,我們受到社會的很多幫助,我也想借此回饋一下社會。”王佳蕊回憶起獻血的初衷,從此這個怕打針的小女孩走上了規律獻血之路。
王佳蕊和男友李小輝合影。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今年4月在接到初配成功的電話后,王佳蕊沒有任何猶豫就同意了捐獻。“她和我說了之后,我挺擔心的,她年齡太小、平常每天至少要工作9、10個小時,怕她捐獻后身體吃不消。”王佳蕊的男友李小輝回憶著當時的心情,“她是個堅強的人,各方面都挺要強的。不管遇到啥事也從不抱怨,工作中的干勁也時常影響著我,所以既然她做了這個決定,我也選擇相信她、支持她。”
王佳蕊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5月24日要進行高分辨檢測時,因為王佳蕊工作很忙,秦皇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盧龍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王佳蕊單位,為她采集高分辨血樣。她趁中午休息的一小會兒,趕著去完成了采集,“看她風塵仆仆的,還有點心疼。”當時的秦皇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這樣評價道。
“打都打了,堅持一下就好了”
7月16日,在男友和秦皇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王佳蕊來到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報到。7月17日開始打動員劑時,她感覺有些偏頭痛、關節也有點疼,但對于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依舊十分堅定,“打都打了,堅持一下就好了”。在王佳蕊帶動下,她的男友和工友們也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有了一定的了解。
王佳蕊和秦皇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合影。 河北省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事務中心供圖
王佳蕊了解到,受捐者和她是同齡并且還在上學時,她感觸很多,“我們真有緣分,我覺得自己的捐獻更有意義了,希望他能夠早日康復,早日回到校園。”今天的捐獻從上午8點15分開始,12點45分結束,共采集249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捐獻中,王佳蕊也收了受捐者本人寫來的感謝信:“在茫茫人海中,我遇到了您這位善良、無私、仁慈且有大愛的人,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