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今天(7月23日)4時7分,我們迎來了大暑節氣,此時節,熱浪滾滾,萬物如同被蒸煮,我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公歷每年7月22日至2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
此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非常炎熱,經常會出現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驕陽如烈火,酷熱難耐;當陰天下雨時,天氣更是悶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如在蒸籠之中。
(資料圖)
●大暑三候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大暑分為三候:
>> 腐草為螢
大暑時,螢火蟲在腐草上卵化而出,當它們在靜夜里穿梭時,其實秋天也快來了。
>> 土潤溽暑
土壤浸潤,天氣悶熱,濕氣很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土潤溽暑”有解釋:“溽,濕也,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 大雨時行
大暑時節,因為濕氣積聚而時常大雨滂沱,但這個時間段下雨,對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俗語“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暑養生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體流汗多、消耗大,時令飲食大體有滋補、消暑兩類。
民間以為大暑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吃羊肉、喝羊湯,出得一身大汗,可以排除身體內的積熱和毒素,有益健康。
還有不少地方講究吃涼性食物以消暑解毒。比如福建、廣東和臺灣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莖葉曬干后可熬制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甜品。當地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民諺。
江浙一帶人們慣飲伏茶,這是一種特別配制的消暑茶,常以青蒿入茶,再配上陳皮、六月霜、白菊花、十滴水制成茶包,清熱解毒。此外,桑菊荷葉茶、二豆飲、金銀花飲、決明子茶、焦大麥茶等,都是兼具藥用價值與清涼口感的祛暑佳品。
養生保健專家提醒,此時節頻現高溫天氣,要注意預防中暑,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及時補水,盡量少喝冰水;調整好出行時間,盡量規避高溫時段出行;注意室內降溫;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講究飲食衛生。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愿你在這炎炎夏日,
清涼舒爽,
快樂一夏。
(綜合自新華網、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見習編輯吳文婷)
關鍵詞: 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