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7月24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 通訊員李燕茹)今天14時22分22秒,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簡稱網通院)架起測控通信“天路”,指引“問天”一路坦途奔“天和”。
甘當幕后英雄的安全“保衛官”
網通院研制的安全控制系統(簡稱安控系統)是航天發射任務中“保衛官”,每逢發射它都赫然在列,此次護送“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也少不了安控系統的身影。
正常情況下,火箭發射是精確可控的,飛行高度、速度、位置都是提前預設好的。可一旦火箭發射異常,安控系統會提前明確需要保護的區域、安控管道(告警線)等,再根據火箭偏離軌道情況,選擇在一個安全區域將火箭炸毀,它既要確保不能誤炸正常飛行的火箭,又不能漏炸飛行異常的火箭。所以在發射任務的主動段,它實時動態監測火箭發射過程數據,分析判斷火箭狀態,“目不轉睛”護送“問天”安全進入既定軌道,是名副其實的幕后英雄。作為航天發射任務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網通院研制的安控系統是我國目前標準最高、可靠性指標最嚴格的設備。
太空之旅的“導航系統”
網通院研制的測控系統,常被技術人員形象地稱為“風箏線”。它主要完成航天器的遙控、遙測、測速、測距、測角等,還要完成與航天器之間的信息交互,因此,它是天地之間信息交互的唯一途徑,也是航天器正常工作運行、充分發揮其應用效能的重要保障。也有人稱航天測控系統是一切太空之旅的“導航系統”。
本次“問天”發射任務,網通院研制的多個陸地固定站、海上測量船,各地面站與指揮中心組成的通信網,構成了陸、空、地、天三維立體的測控通信網,精確測量火箭和實驗艙的速度、聚力、飛行姿態等,指引實驗艙順利抵達,并繼續守護其在軌運行,履行使命。
天地通信的“信息高速公路”
除了測控系統,“問天”還少不了衛星通信系統的陪伴。網通院研制的衛星通信系統,就如同航天測控網和天地通信的神經系統,它是連接地面與飛船、地面測控中心與測控站的紐帶,是溝通天地、連貫四海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有了它,各種語音、圖像、命令和數據才能在天地之間、地面測控中心與各測控站之間得到實時可靠的傳輸。
網通院在國內多站點新建了固定衛通站和車載衛通站,對海外多站點衛通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數據傳輸能力大幅提高,打造天地通信的“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