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女孩何博媛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個酷愛古詩詞的18歲女孩即將進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學習。她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希望進入大學后,繼續學習、傳承中國文化。”
(資料圖片)
農村女孩從小酷愛古詩詞
2004年出生的何博媛是石家莊精英中學2022屆畢業生,高考中語文考取了132分。何博媛認為,語文取得高分跟自己喜歡古詩詞有關。
何博媛說,自己從小喜歡古詩詞是受父母的影響,兩三歲就開始能背誦古詩詞。“媽媽是語文老師,也是我的小學班主任,爸爸也喜歡寫詩詞。” 何博媛稱,她來自農村,小時候,媽媽常教她背誦一些古詩詞,去附近山上爬山的時候,她也會一邊走一邊背誦。
何博媛終于圓夢北大
何博媛回憶,小時候,媽媽給她買了很多本唐詩宋詞,她當時對其中的含義不甚理解,只是閱讀和背誦。上了中學后,她再讀這些詩詞,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含義。“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結合當時的背景都能講出許多內容。”何博媛說,她喜歡看《古文觀止》《唐宋詞十七講》等書,其中葉嘉瑩寫的《唐宋詞十七講》、溫庭筠的《菩薩蠻》讀了很多遍。“中國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越看越能發現更多的東西。特別是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自己也會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
在何博媛看來,學習古詩詞對她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很有幫助,她在作文中也會常引用一些古詩詞。她還會摘抄古詩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鼓勵自己。在給同學寫賀卡的時候也會用到古詩詞,這些都跟平時的積累密不可分。
對于報考的專業,何博媛稱也和自己的愛好有關,“古文字學方向專業研究的不僅是古文字,更包括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學作品。”她認為,學習這個專業有機會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詩詞曲賦,希望像葉嘉瑩先生一樣把中國古詩詞傳承下去,讓古詩詞真正地走進生活。
把上北大的目標喊出來
何博媛一上高中就樹立了考北大的目標,雖然當時還只是朦朧的狀態,“北大是很多學生都想去的學府,我后來慢慢了解到北大的環境和教學,考北大的目標越來越堅定。”何博媛說。
高三下半學期,何博媛喊出了“我要上北大”的宣言。“每天早晨,我總是早早沖出宿舍,邊跑向教室邊喊‘我要上北大’。其實,我不是第一個喊出來的學生,當時男生喊出的‘我要上清華’的聲音可能更要響亮。”何博媛坦言,當時喊的時候也沒有顧忌別人會怎么想,就是覺得要喊出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喊出來后,心情得到釋放,痛快淋漓地開啟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何博媛本人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高考前一晚,何博媛發燒了。“發燒時我還是有點緊張的,我先去了醫務室,后來班主任老師過來看我,各科老師也都安慰我、鼓勵我,后來也沒有那么緊張了。”何博媛說,進入考場后,她就完全投入到答題中,雖然身體不舒服,但是精神動力很足,“當時的拼勁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對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師們。”
查成績時,何博媛心情緊張又期待。她告訴記者,看到分數其實有點意外,比她想象的好一些。此后,她通過強基計劃被北京大學順利錄取。
堅定信念“一定行”
7月17日臨近中午,何博媛接到郵政工作人員的電話,說她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快遞點在村里中心的位置,她和爸爸媽媽以及爺爺一起去取通知書。在場的鄉親以及快遞工作人員都向她道賀,郵政快遞員也和拿著錄取通知書的她合影留念,甚至不怎么拍照的爺爺還拿著錄取通知書拍了照。作為井陘縣威州鎮莊子頭村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學生,這也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
何博媛的媽媽何麗芳坦言,對于孩子上北大這件事,他們之前沒有想過,只是想讓孩子能走出山村,到更大的世界看看。“我對孩子的培養不是那么刻意,就是什么年齡就做什么年齡的事。小時候,就是每天晚上給她講故事,陪她一起閱讀唐詩宋詞,慢慢地,孩子開始自己閱讀,閱讀也成了孩子的愛好。”何麗芳說,她從不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自己帶動孩子去探索、去熱愛。此外,她也沒有因為成績下降批評過女兒,她對孩子有一種信任感,并且鼓勵她直面困難。
何博媛的北大錄取通知書
在高中班主任魏勝強眼中,何博媛是一個積極樂觀,善于分享的女孩。“她平時注重積累,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平時她也會與跟同學們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方法,高三的時候,她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最后能夠直面并且克服。”魏老師說,他們平時對于學生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建立自信心,這一點對于學生們的學習也很重要。
不少學弟學妹也希望何博媛分享一些學習經驗。何博媛認為,激情和踏實、堅定信念很重要。她對學習充滿激情,總是搶著要第一個去早讀,第一個跑到操場,在學校里總是跑來跑去,沒有慢下來走的時候。“激情會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并且是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迫。當然,只有激情還不夠,還需要踏實。踏實就是能夠真正地坐下來,把每一天都過好。堅定信念也很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配得上自己的夢想。”(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康瑞珍 實習生徐冰、邢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