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
——在省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專題詢問現場
7月27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一法一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圍繞我省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專委會委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省政府有關部門、省法院、省檢察院負責人毫不回避、認真作答,詢問現場“辣味”頗濃。
讓藍天永駐
——穩步推進PM2.5平均濃度達標
“近年來,我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但在檢查中我們也發現,全省PM2.5平均濃度略高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請問,下一步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廣海率先提問。
“由于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交通結構不盡合理,大氣污染治理減排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空氣質量實現國家二級標準的任務還很艱巨。”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晉宇坦言。
用更多的藍天白云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強的幸福感、獲得感。李晉宇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在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增實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穩步推進PM2.5平均濃度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讓青山常在
——深化開展礦山綜合治理
近段時間,我省非法采礦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受到多方關注。“執法檢查中發現,我省個別地方還有此類違法行為,對此我們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許皞的提問直擊焦點。
“一是實施關閉取締,遏制礦產無序開發;二是開展修復治理,改善礦山生態環境;三是打擊違法采礦,維護礦產開發秩序;四是強化日常監管,鞏固礦山治理成果。”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詹曉陽作答。
詹曉陽介紹,目前已有735個“散亂小”礦山徹底退出市場。去年,全省4330處、30余萬畝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全部完成修復治理,實現歷史清零。2020年以來,共查處違法采礦案件1113宗。
“下一步,我們將督促指導各地特別是鄉鎮認真履行屬地責任,督促指導各地采用‘人防+技防’手段,常態化開展執法檢查,出重拳強有力打擊相關違法行為。”詹曉陽說,他們正加快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通知》,以進一步健全完善礦產開發長效監管機制。
讓綠水長流
——持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
河湖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執法檢查中發現,我省河湖生態損害嚴重,地下水超采問題突出。
“請問相關部門對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石立新對此十分關注。
“近年來我們加快完善涉水法規制度體系,全力推進河湖生態面貌修復,大力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全面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省水利廳廳長位鐵強應詢。
位鐵強介紹,近年來我省持續實施河湖生態補水,累計補水184億立方米,河湖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白洋淀水質自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Ⅲ類標準;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截至6月底,我省超采區深、淺層地下水位分別同比回升6.83米、2.05米。
河湖生態環境改善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位鐵強表示,將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深化“一法一條例”落實,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系統治理,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
將近兩個小時里,詢問人員問到了關鍵,問出了實效。應答人員答出了務實,答出了擔當。
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次專題詢問抓住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要害和關鍵,要充分吸納執法檢查組和各位委員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強化舉措、狠抓落實。
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圍繞執法檢查和審議、詢問情況,認真梳理歸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具體意見建議,及時轉交相關部門研究辦理,并對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確保取得實效。(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