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新聞網7月29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從廊坊市行政審批局獲悉,今年2月23日,《廊坊市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指導意見(試行)》(﹝2022﹞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印發實施。目前,“拿地即開工”全部審批流程在廊坊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運行。多項審批事項正探索取消紙質申報材料,實現“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辦結”。
7月29日,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以投資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管理全面服務支持實體經濟建設工作情況。圖為發布會現場。河北日報記者周禹佳攝
《指導意見》適用于投資主體相對明確,已經完成企業登記注冊手續,且經各縣(市、區)政府、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及全市各類管園區委會招商或入區(入園)的社會投資一般(非高風險)產業類項目。
不包括涉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和裝卸,以及金屬冶煉或者技術難度特別復雜的項目;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公共利益的項目;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的重大工程;房地產業及商業項目。
圖為企業委托人領取《建設工程規劃核驗報告》。
實現“拿地即開工”,首先需要立足工程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建設單位提前進行文本編制。由項目所在園區管委會協助項目單位根據給定的規劃條件和標準,高質高效編制工程設計方案及相關評估評價報告,在發布土地出讓公告前,協調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履行方案服務協同和聯合審查。其次,利用項目辦理有關土地手續的窗口期開展模擬審批。各審批部門視同項目單位已經取得土地使用權,根據策劃生成結果及方案預審查意見等已具備的材料,對項目單位申報的核準或備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審批事項進行模擬審批,在項目單位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前完成全部模擬審批程序。在土地出讓公告發布20日內,項目單位完成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依據工程設計方案預審查意見取得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最后,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單位正式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并繳納相關費用后,即可到當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受理窗口一次性領取投資項目核準或備案意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開工前全套審批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
為深入落實《指導意見》,加快推動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各縣(市、區)積極制定推出了多項舉措。集中設立新建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專區,加強相關政策宣傳引導,積極推廣“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應用;對新建產業項目審批流程重新梳理,進行深入的精簡、優化,刪減沒有法律依據和不必要的審批程序,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認真梳理審批事項,精減審批材料,堅決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和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備案等事項,進一步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和“虛擬審批與實質性審查相結合”等方式,積極提升審批運轉效率,加速推動新建產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加快“區域評估”工作推進,加強評估成果共享的推廣應用,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加快產業項目生成;積極進行產業用地整備,對擬出讓土地加快征收、平整,完善地塊內的路、水、電、氣、通信、圍擋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使土地成為“凈地”“熟地”,全面推廣新建產業項目用地標準化。
截至目前,廊坊市共有4個縣(市、區)的18個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已經應用或正在準備應用“拿地即開工”模式進行審批。
下一步,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將督促各縣(市、區)進一步加大工作推動力度,將社會投資新建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推向深入。同時,鼓勵各縣市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積極探索推廣和復制新的改革舉措,加速改革進程,全面推動“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開花結果。廊坊市工改辦將對各縣(市、區)開展“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加快推動全市新建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為優化廊坊市營商環境、加快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