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安全韌性 生態循環 共建共享
秦皇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河北日報訊(記者孫也達)近日,秦皇島市成功躋身“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該市將以此為契機,打造“安全韌性、生態循環、共建共享”的濱海旅游城市,圍繞完成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公共建筑、河道水系、雨水泵站及老舊小區改造等9大類海綿城市建設項目100多項,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秦皇島模式”。
據了解,此次海綿城市示范期為2022年至2024年。在示范期內,秦皇島市將以項目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山水城相融的生態空間格局。利用該市天然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態基底,構建系統性生態空間格局,保護自然水系結構,實現水體良性循環。強化城市藍綠線管控,完善城市排水體系,推進城鎮排水系統廠網一體化運營,優化防洪應急保障體系,提升城市內澇應急處理能力。
“示范期內,我們計劃改造積水點43個,改造雨水泵站10多座,著力提升排水能力,消除積水隱患,有效提升安全保障。”秦皇島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苗祥恩說,通過改造,秦皇島將實現城區防洪標準100年一遇,城市內澇防治標準30年一遇,切實保障暴雨天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居民出行不受阻。
同時,該市將抓住海綿示范城市建設契機,建設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做好管網現狀普查,針對性地實施包括城區雨水設施改造工程、老舊排水管網改造工程等公園綠地、自然廊道、排水通道建設、老舊管網修復等工程100余個,不斷完善“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城市排水體系,整體提升城市水資源保障水平和防災減災能力。
此外,秦皇島還將打造高品質綠色人居生活格局。統籌流域區域、城市、設施、社區四個層級,識別自然空間布局,發揮生態本底優勢,進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庫、河道、洪溝等水體的治理,提升防洪應對能力。新城區堅持目標導向嚴格落實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控,老城區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構建城市蓄排平衡體系。有效發揮綠灰藍設施效能,進一步做好洪澇潮系統治理。
“我們計劃在三年內新建建設大街東段帶狀體育公園項目、北戴河新區體育公園項目等大型綜合性公園4個,改造提升6個,新建和改造游園和口袋公園30個。”秦皇島市園林局局長趙國祥說,秦皇島市將運用“+海綿”理念,在拓展城市綠色空間的同時,增強公園綠地的服務功能,結合人民群眾需求,設置全齡化的休閑運動場地,逐步形成“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小行見園”的美好人居生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