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8月8日訊(河北日報記者李艷紅 通訊員夏培真)今天,隨著倒計時聲響起,“競賽園區斷電儀式”正式拉開競賽帷幕,第三屆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在張北縣德勝村正式開幕。
(資料圖片)
圖為參賽建筑實景拍攝。通訊員劉郁雯攝
本次賽事圍繞可持續發展、智慧互聯、人居健康三大主題,來自全球10個國家、29所高校組成的15支參賽隊將進行7天的角逐,15棟各具特色的零耗能住宅原型參賽房屋全部由清潔能源驅動,以太陽能為主,風能、地熱等作為補充,運用晶硅、薄膜、斯特林、發電玻璃和瓦片等多種新型發電系統和產品,能源供應實現滿足或大于房屋自身的能源消耗,通過光伏等清潔產能帶來的碳效益來平衡初建階段的碳排放。
圖為參賽建筑實景拍攝。通訊員劉郁雯攝
據介紹,參賽作品將接受建筑風格、市場前景、工程設計、信息溝通、購買能力、舒適區域、熱水設計、家用電器、家庭娛樂、能力均衡等十項指標評比,并進行48小時零碳挑戰賽,最終評選出融合完美設計、智慧能源、多樣創新和市場潛力的優秀作品。比賽期間,參賽隊將在場地內開展少年科普、主題展覽、趣味互動、技術發布會、文化論壇等活動。
各參賽作品采用了各類新設計、新材料、新構造體系和新系統,結合光伏建筑一體化、模塊化、風光地熱多能互補、發儲用一體化零能耗社區、綠色循環零排放、智能家居、智慧互聯等多個領域整合創新,實現良好的環境效益;同時適應養老、文旅、應急、城市更新、新農村建設多樣化應用場景,考慮在不同氣候區域的應用推廣,對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圖為競賽開幕式現場。通訊員劉郁雯攝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的故事傳遍世界,本次大賽的承辦地張北縣是張家口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核心區,獨特的區位條件、豐富的風光資源為該縣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張北有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百兆瓦空氣壓縮儲能示范項目、±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換流站等一大批新能源項目,已經形成了包括風電、光伏、儲能、光熱、生物質在內的開發體系,構建起集“發、輸、儲、用、檢測、設備制造、科研示范”為一體的全鏈條發展格局。
圖為競賽開幕式現場。通訊員劉郁雯攝
目前,張北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800萬千瓦,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年發綠電量超過100億千瓦時。新能源產業稅收收入達到4.9億元,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截至去年底,該縣已取得國家、省、市批復的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622.37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規模809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年稅收收入達到4.6億元。
張北將以本次大賽為契機,進一步挖掘資源優勢、創新開發模式,將綠色建筑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續寫好縣域經濟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