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肖倩、柳鵬)走進河北滄州運河東岸南川樓附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大干景象。工人們正在揮汗如雨、緊張忙碌地進行砌磚、勾縫、室內地面施工、屋頂掛瓦等施工作業。
滄州市南川樓文化街區項目全景圖。 通訊員張駿馳攝
8月15日,中冶天工集團承建的滄州市南川樓文化街區項目迎來整個街區46個院落全部主體封頂的重要節點。項目人員程明介紹,他們以公司項目管控智慧平臺為抓手,大力弘揚實干精神和工匠精神,集中精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工期節點,當前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以及裝飾裝修、屋面瓦施工等;室外管道的鋪設也在同步進行;保留的老建筑正在進行升級改造。
南川樓文化街區項目位于滄州市運河區,南起黃河路,北至解放路,西起運河堤頂路,東至清池大道。街區整體以傳統風格為主。這個占地274畝、總建筑面積達4.6萬平方米的街區,涵蓋了南川樓、朗吟樓、核心休閑區南川園,以及46個明清合院風格和民居簡約風格的院落,并保留了大運河小劇場、面粉廠、給水所等老建筑,將打造“一核、五街、三節點”(“一核”即南川園,“五街”即南川老街、濱河雅趣休閑街、濱湖時尚酒吧街、滄州食坊街、特色小吃街,“三節點”即南川樓、朗吟樓、給水所公園)的空間布局,項目的建成將重現滄州冀東民居風格,展示滄州本地的民俗民風,打造成為運河畔兼具商業繁華和文化底蘊的街區。當前46個院落實現主體封頂,空間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繁華不夜城”初見雛形。
滄州市南川樓文化街區項目建設現場。
自項目施工建設以來,中冶天工集團項目團隊便開啟“起步即沖刺”“開工即大干”的模式,為保進度、爭節點、出精品,項目管理團隊超前謀劃、精心組織,科學有力調度各項資源,組織各施工班組對各方材料進行考察比選,奠定“高效建造、完美履約”的前提基礎。項目每日召開專題會議,分析46個組團分項工程施工進展情況并約定交接班時間,根據工程量及時聯系施工班組增加人員數量及作業時間,高峰時期施工現場900余人不間斷施工,上演“基建狂魔”加速度,保質保量穩步推進項目施工進程。在科學組織施工的同時,項目創新工作思路,突破性地采用仿古建筑“檁墊枋”混凝土一次性澆筑,相比之前采用木制結構建設方式,可節約20天的工期,還能防止采用木制結構產生的開裂問題。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貫徹“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推進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寶貴機遇。滄州市中心城區大運河文化帶包含南川樓文化街區、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滄州大化工業遺存提升改造三個項目,目前項目均在穩步建設中。施工單位中冶天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青表示,中冶天工將充分發揮央企“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在保障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扎實做好文明施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向滄州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未來,中冶天工集團將集中力量克難攻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項目每天都有新進展、新變化,高質量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促進滄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