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永清縣司法局發揮職能優勢,圍繞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化解農村基層矛盾、守護群眾富裕生活等涉農問題,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發揮法治引領和保障作用,以法治之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法律服務,出實招提質效
為深化公證“最多跑一次”改革,該局在服務金融、民營企業、“三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工作,實現公證服務“一次告知、一次提交、一門受理、一次辦好”。實行涉企公證收費優惠政策,對涉企公證服務收費標準降低幅度不低于30%。開通公證服務便民通道,開展上門辦證業務,對行動不便老年人上門服務46次。今年以來,辦理各類公證事項60件。
“謝謝你們提供法律援助,讓我們拿到被拖欠的工資。”近日,農民工曹某等5人向永清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表示感謝。曹某等5名農民工因一家建筑工程公司拖欠工資多次追索未果,來到永清縣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法援中心為他們開啟綠色通道,安排專職律師提供法律援助。通過訴訟,5名農民工拿到被拖欠的工資共計3萬余元。
近年來,永清縣積極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設活動,把農民工討薪維權作為法律援助的重中之重,簡化程序、暢通渠道,為農民工提供多品種、可選擇的免費公共法律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共辦理涉農法律援助案件12件,接待咨詢50人次,挽回經濟損失10萬余元。
“你們的法治講座太及時有效了,讓我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識,學會了用法律保護合法權益。”永清鎮西塔巷村黨支部書記楊雪松說。截至目前,法宣辦組織開展普法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等法律宣傳活動22期,發放資料6000余份,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5場次,組織律師錄制“民法典普法宣傳”短視頻11期,錄制“國家安全普法宣傳”短視頻2期。同時,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利用村街大喇叭、法治宣傳欄、圖書室、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等多種載體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法治宣傳影響力。
人民調解,強職能聚合力
該縣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著力構建農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律師調解、公證等手段化解農村矛盾。定期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和分析研判,發現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安排相關人員提前介入、主動化解協助轄區黨委政府調解重大矛盾糾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長效機制。目前,全縣10個鄉鎮、1個街道辦和419個村(社區)全部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聘請有社會經驗、懂法律知識的專兼職人民調解員1333名,人民調解員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主力軍。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矛盾糾紛排查10次,共排查糾紛273件,調處成功273件,大量民間糾紛被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法治鄉村,促和諧保穩定
在北園子村,村民之間有“攀比”的習慣,他們比的是誰的法律知識儲備更充足。每逢村里舉辦法律培訓講座,村民積極參加。法律顧問洪浩說:“我每年給村里舉辦兩次集中法律培訓講座,通過各種方式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20次左右。”
這是永清縣“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常態化開展的一個縮影。按照全縣“一網五治”建設總體要求,創新“一群、一線、一視頻”法治服務模式,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微信群全覆蓋、“12348”法律熱線全貫通、“互聯網+”法律服務視頻面對面全流程,全方位解決群眾難題。
近年來,該縣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納入中心工作,與鄉村振興、平安創建等重點工作有效融合、統籌推進,積極構建政治強引領、法治強保障、德治強教化、自治強活力、智治強支撐的融合治理體系,依托村街建立村民“說事室”,民主協商村級重大事項;聘請村法律顧問、培養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健全法律服務體系;設立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培育文明村風、淳樸民風。目前,全縣已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2個、省級民主示范村7個,在創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5個,民主法治力量護航鄉村振興成效凸顯。(通訊員 張靜 李彬彬 本報記者 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