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8月3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王永晨)今天,邢臺市新聞辦舉辦南宮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南宮市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成效和發展思路。南宮市委副書記、市長朱繼坤表示,未來五年,南宮將堅持冀南紅都、多彩水城、經濟強市三個戰略定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毛絨紡織產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綠色環保家具產業基地、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三個基地,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總目標。
圖為發布會現場。河北日報記者王永晨攝
南宮西漢初年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境內普彤塔寺始建于公元67年,是中國第一佛塔寺。南宮碑體書法是全國唯一以縣市名稱命名的書法碑體。抗日戰爭時期,南宮是冀魯豫邊區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境內有冀魯豫邊區省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司令部等眾多紅色革命舊址,被譽為“冀南紅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宮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歷史機遇,統籌城鄉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市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斷鞏固。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0.2億元,是2012年的1.66倍,年均增長5.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1億元,是2012年的2.62倍,年均增長11.2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839元、17075元,年均增長8%、10.9%。
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南宮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科學化、集約化發展。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萬元錢”種植面積在邢臺排名第1,“南宮黃韭”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目錄,南宮被評為河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成省級農業園區2個、邢臺市級農業園區4個,為農業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新增國家、省、邢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新增省級、邢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7家;2022年5月與省供銷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南宮成為全省第一批簽約的淺埋滴灌土地托管實施縣,全托管土地面積和播種數量全省第1。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南宮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泰能鴻森、精強連桿、安美橋(南宮)羊絨等一批優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從無到有、達到2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凈增452家;實施技改項目366個,完成技改投資326.5億元;建成雷清泉院士工作站、天津大學內燃機研究所博士工作站等科研機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大提升。精強連桿公司被評為“河北省創新引領型領軍企業”;泰能鴻森、安美橋公司被評為“河北省高成長型領軍企業”;千喜鶴公司被評為“河北省單項冠軍企業”;三和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創建為“省級示范性基地”。
四大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南宮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戰略機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做強園區平臺,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該市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提檔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聚集,通過強鏈延鏈建鏈補鏈,助推產業邁向高端,已形成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環保家具、新材料和汽車配件及后市場四大特色產業。依托特色產業南宮市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中國淘寶鎮”5個、“中國淘寶村”55個,2021年南宮在全國淘寶百強縣中排第30位,電子商務零售額達到72億元。
城鄉人居環境日新月異。南宮市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開展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每年實施一批重點城建工程,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鄉功能,優化人居環境,建成區面積達到16.0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6.81%,比2012年提高6.03個百分點。保護和利用南宮湖生態資源,持續做好城市“水”文章,成功承辦邢臺市第五屆旅發大會,擦亮了“冀南紅都、多彩水城”名片。該市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改建308國道、324省道等國省干線146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96條、409公里,農村垃圾治理、城鄉一體化運行、市場化覆蓋率實現“三個100%”,建設污水處理站19座,177個村實現生活污水管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為全省典型。南宮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第四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段蘆頭鎮、垂楊鎮被住建部等7部委評為全國重點鎮。
今年以來,南宮市著力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產業,深入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持續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通過招引富民強市支撐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上半年南宮生產總值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兩項指標在邢臺市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