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曲劇《魯鎮》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縱覽客戶端8月31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劉禹彤)“問蒼天,天不語;問大地,地無聲。唯有飛雪簌簌落,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今晚,曲劇《魯鎮》登陸唐山大劇院,并將參評第十七屆文華編劇獎。當祥林嫂在漫天雪花中摔倒在地,無力爬起之時,現場觀眾無不淚目。“整部劇,怎一個‘悲’字了得。”觀眾席間有人不禁輕嘆。
曲劇《魯鎮》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1000多個日夜潛心創作,以曲劇之聲唱響民族之魂。2021年12月,曲劇《魯鎮》獻上處女秀,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一致好評。作為致敬魯迅先生獻禮之作,著名劇作家陳涌泉把《祝福》和《狂人日記》結合起來,同時融進《藥》《明天》《風波》《頭發的故事》《阿 Q 正傳》《孔乙己》《長明燈》等作品里的人物和素材,創造了魯定平這個新人物,命名為《魯鎮》。
曲劇《魯鎮》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曲劇《魯鎮》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九部文學作品,一部戲劇,如何融合?陳涌泉說,全劇在尊重原著基本情節的基礎上,以祥林嫂兩次不幸婚姻為主線,將魯迅筆下眾多典型人物集中在魯鎮上——狂人的執著、魯定平的反叛、魯四爺的保守、祥林嫂的無助、賀老六的悲苦、宗族勢力的邪惡等環環相扣,營造出一種麻木、殘忍、沉悶的社會氛圍,批判了封建社會“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對普通婦女的壓迫與摧殘。特別是借狂人之口唾棄與否定了人鬼顛倒的封建社會,呼喚和憧憬理想時代的到來,凸顯了全劇對魯迅作品思想內涵的揉合和升華。
曲劇《魯鎮》劇照。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曲劇《魯鎮》的舞臺呈現彰顯出了新氣象、新格局。導演張曼君舉重若輕,以扇扇大門、重重圍墻與灰褐的色調、昏暗的燈光組成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舞臺空間,將魯迅沉痛悲憫的情懷濃墨重彩地涂抹于表演空間之中。音樂設計上,曲牌唱腔恰到好處,不失地方戲特色又出彩出新。在舞臺整體效果的巧妙配合下,劇場沉浸在“魯鎮”的氛圍中,演員與觀眾同魯迅一樣“直面慘淡的人生”,感受魯迅精神的時代大寫意。
“《魯鎮》以強大的文本掌控力和超前的經典改編意識,建構出獨特的‘魯鎮世界’,不僅是對魯迅內心深刻的洞察,也是對1920年鄉土中國現實語境的高度概括,成為了我們青年人走近魯迅的一扇窗。”觀眾李帥說。“時至今日,我們所處的時代與‘五四’時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億萬民眾在民族復興的大路上闊步向前,然而魯迅精神永不過時,我們亟需再次走近魯迅、走近魯迅精神,讓魯迅思想成為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之一。”導演張曼君表示,接下來還會精心打磨《魯鎮》,讓其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向人民、向時代、向未來交出一份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