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見習記者 張偉克 吳凡 實習生徐冰 記者任利
掛號、排隊、做檢查、取結果、買藥……醫院就醫的流程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對就醫流程不熟悉的人或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獨自帶娃的寶媽等群體來說,看病著實需要費一番周章。陪診師,一個新興職業應運而生。陪診師,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幫患者代預約、取號、幫忙開藥跑腿、陪患者候診檢查的一個新興職業。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工作?真的可以如網上所說的輕輕松松“月入過萬”嗎?近日,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采訪到石家莊的陪診師群體。
【資料圖】
任燕燕在幫顧客打印化驗單
陪診師的一個忙碌下午
29歲的任燕燕(化名)是石家莊較早走進這個行業的一名從業者。8月23日14時,任燕燕迎來了這一天的第二位顧客:一位寶媽帶著兩個孩子到醫院就診。兩個孩子大的5歲,小的6個月,還沒學會走路。“孩子媽媽怕一人忙不過來,所以聯系了我們。”任燕燕一邊介紹,一邊麻利地看著手里的單據,很快就穿梭在河北省兒童醫院各個走廊。她身后背著顧客的一個黑色雙肩包,右手挎包里是為顧客準備的礦泉水、面包、牛奶、衛生紙、一次性手套,還有防疫用到的消毒紙巾、口罩等等。這些都是她常為顧客準備的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我已經拿了老大的檢查結果,現在幫她家老二取耳鼻喉科的號。”任燕燕在自助取號機前拿出手機刷碼、取號,并向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簡單介紹起醫院的情況。“科室位置和流程我都十分清楚,像省人民醫院、省二院這些大醫院更是再熟悉不過。”任燕燕將老二的號取到后,從4樓折返到2樓,開始在診室門口等待這位寶媽帶著老大復診結束。復診一結束,任燕燕立刻笑著迎上去牽住老大的手,同時指引著寶媽徑直往4樓的耳鼻喉科門診走去。來到診室前,剛好趕上叫這位寶媽的號。寶媽將老大托付給任燕燕,自己抱著老二進去問診。任燕燕看了看表說:“估計要忙到五點多鐘醫院下班結束了,中間就幾乎沒有空閑的時候。”
任燕燕在跟自己的顧客交流
“您應該到3樓的機器上取結果。”任燕燕在4樓取孩子報告時發現面前的一位大姐遇到了困難,打不出報告,她主動上前提醒。任燕燕認為陪診師是一個“有溫度”的職業,因為在醫院陪診的過程中,很多前來就診的患者并不清楚醫院的一些就診流程或者門診位置,她總會主動上前幫一把,甚至幫助操作一番。“不一定需要收費,也算是一種助人為樂的行為了。”
半年前還是一位美容師
在從事陪診師前,任燕燕是一名美容師。她回憶起入行的原因,是由于一次陪母親到醫院看病。她發現醫院正向數字化轉型,就醫看診的步驟變得越來越智能、快捷,但對于部分獨自就醫的老年人來說則增加了“難度”,導致就醫困難。“比如現在取藥要先到機器上簽到,一些老人不知道,就直接排隊,排到取藥窗口前了,才知道要簽到,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當時,陪診師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經興起。任燕燕查詢資料了解了這個行業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毅然決定轉行。2021年11月,任燕燕與兩名好友組成了一個小團隊,正式進入了陪診師這個行業。任燕燕說,一名曾經是她的同事,還有一名當時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
任燕燕工作時總是挎著大包小包
“一開始沒有什么顧客,通過短視頻平臺我們經常發日常工作的視頻后,慢慢就有人聯系我們了,‘回頭客’不少。”任燕燕說,剛接觸這個行業時,她們做了很多功課,不僅在網絡上學習同行分享的經驗,還實地深入了解石家莊各大醫院的門診分布、就醫流程等,在學習中逐漸讓自己變得專業。截至目前,任燕燕和小伙伴們已經服務了近百名患者。她們表示,做陪診師并不僅僅是為了獲利,更多的是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到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在她看來陪診師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陪診師的服務對象不光是老年群體,任燕燕的搭檔王霞(化名)稱,她們服務的群體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像空巢老人、寶媽、孕婦、社恐青年這類人群服務得比較多。“獨自在石家莊生活、工作的年輕人也有聯系她們的,主要是為了縮短時間,可以高效就醫。”還有一些是一時來不了就醫的周邊縣市的顧客,她們也可以提供代問診服務,將問診結果和醫囑轉達給顧客。
石家莊月入過萬有點難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了解到,陪診師可以幫患者取號排隊、陪就診、陪檢查、陪繳費、代取藥、代取結果單、代約檢查、轉達醫囑等等。“相當于一個‘導游’,在醫院需要陪同跑腿的工作都可以代勞,能夠盡可能地縮短患者就醫時間。”任燕燕告訴記者,陪診師一般不會替顧客掛號,也不對專家醫師進行推薦,不是網上某些人質疑的“變相黃牛”“醫托”。在任燕燕看來,兩者完全不同。黃牛是通過倒號賣號掙錢,還會出現插隊現象,而陪診師是服務性質,不需要幫助患者掛號,也不給患者推薦醫生,僅僅是作為陪同、幫助性質存在。在工作過程中,任燕燕的團隊經常會碰到賣藥或售賣醫療儀器的人,希望可以幫忙介紹顧客,并且給予相應的報酬,她們都一口回絕。王霞認為從事這個行業,并不準備通過這種不當渠道獲利,而是想用真心面對顧客,否則的話這個行業會失去信任,慢慢衰落。
回顧半年多的陪診師經歷,任燕燕和她的小伙伴們認為陪診師不光需要有耐心、愛心,還需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比如要熟悉每個醫院就診流程、科室分布情況,為空腹檢查的患者準備一些食物和水,在陪同排隊檢查時主動與顧客聊天,做到不冷場……甚至還要對醫院周邊的環境也要了如指掌,比如什么地方有停車場,周邊都有什么餐廳,價格如何等等。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搜索“石家莊陪診師”,找到55位從業者,其中粉絲最多的有將近3000個。“這個行業在石家莊也僅是起步狀態,還在前進摸索中。”任燕燕說,目前石家莊對于陪診師需求遠沒有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需求量大,收費價格都是根據石家莊的收入水平制定。比如半天陪診168元,全天陪診268元,代約檢查、代問診108元……網上所說的輕輕松松“月入過萬”,任燕燕坦言在石家莊這類二線城市并不是那么容易達到的。
任燕燕帶著顧客趕往另一個就診科室
亟待規范不能野蠻生長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21年底,石家莊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92萬人,占總人口的18.47%,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旺盛。一位醫院任職的業內人士表示,陪診師興起,反映了公眾的需求,確有存在必要,就好像收納師、遛狗師等等這些出現的新業態正在將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但這個行業同樣需要約束與規范,防止出現破壞就醫環境和秩序的情況。任燕燕也認為他們這個行業亟待規范。據她了解,近一兩年石家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走進這個行業,有一部分人并不是為了做陪診師,只是為了在短視頻平臺發發視頻。有的甚至連醫院都不去,就在家里賣課。“做陪診師需要的是真正走到醫院里,而不是為了擺拍賺噱頭”。任燕燕說。
北京德恒(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曉彤表示,目前沒有查到明確的行業準入機制、行業規范、從業資格要求等。從整個市場上來看,(從業)人員是參差不齊的,全職兼職都有,且沒有統一收費標準,收費差異較大。陪診師的法律風險涉及到患者生命健康權和隱私權等方面,如果沒有簽訂合同,或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不是很明確,(可能)造成患者、陪診師乃至醫院之間法律糾紛或爭議,(責任)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陪診師與顧客雙方合同約定的范圍來界定。
劉曉彤建議,從監管層面來說要建立行業準入機制,要求陪診師具備一定醫學背景、護理經驗等專業知識能力,并針對性地為從業者提供專業化培訓。此外,陪診師內部也要形成行業自治、自我規范的趨勢,成立相關協會,建立自律機制。通過多方面的規范,才能促成陪診師行業的良性發展,不能任其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