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李艷紅)9月2日,首屆世界氫冶金技術交流大會張家口市崇禮區舉行。此次交流大會以“氫啟未來”為主題,圍繞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引導和規范鋼鐵行業氫冶金領域標準化工作,開展氫能及氫冶金在行業技術研究、工程項目應用等進行深度研討。國內外氫冶金領域知名院士、專家、行業組織和企業單位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大會。
圖為首屆世界氫冶金技術交流大會現場。河北日報通訊員李巍攝
氫能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是未來國家能源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氫能列為重要的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正在加速氫能產業的培育和謀篇布局。據介紹,首屆世界氫冶金技術交流大會舉行,標志著我國氫冶金標準化進程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對引領氫冶金工藝高質量發展和鋼鐵行業綠色轉型、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如期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在致辭時表示 ,河鋼在全行業率先發布實施“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特別是把氫能開發利用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低碳冶金技術的革命性創新與突破,積極引領鋼鐵行業氫能綜合利用與發展:河鋼投建的全國首條規模化氫能重卡運輸線在唐山地區落地運營,大力實施制氫、儲氫、氫能物流、加氫站、氫能管控平臺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布局;超前跟蹤世界氫冶金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在張宣科技建設了全球首例氫冶金示范工程;與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開展戰略合作,與必和必拓、寶馬等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綠色低碳鋼鐵材料供應鏈等。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以《“雙碳”目標下科技支撐能源產業鏈安全戰略》為主題,從國內外氫能發展現狀及趨勢、開創氫能重卡時代、雙碳目標下化工發展新路徑、雙碳目標下冶金發展新路徑、固態儲氫、海上風電融合氫能發展、綠氫支撐雙碳目標實現七個方面作了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津洋以《氫能儲輸技術和裝備》為主題通過視頻作了相關報告,主要介紹了研究背景、儲氫裝備、輸氫裝備、全球氫能的機遇和挑戰。此外,來自河鋼及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冶金工業信息化標準研究院、世界鋼鐵工業協會、必和必拓、寶馬集團、北京科技大學、同濟大學、東北大學、山西晉南鋼鐵、中國寶武八鋼、中晉太行礦業、中冶低碳技術研究院、上海大學的專家和學者圍繞氫冶金相關內容分別作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