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9月起,上海全面開展“市場主體身份碼”試點,所有市場主體的紙質營業執照和電子營業執照上加載統一標準的“企業碼”,企業辦事只需“亮碼”就能提供相關信息,覆蓋全市320萬市場主體,助力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據新華社9月2日報道)
一個個面積不大的“碼”中內藏乾坤,給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了豐富場景,帶來極大便利。作為一項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上海的“企業碼”是有關方面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舉,為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鮮活樣本。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的“強磁場”、地方的“金名片”,深化“放管服”改革,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和根本途徑,對于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效能,促進公平競爭、增強發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心無旁騖謀發展,關鍵是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優質高效的一流行政服務環境。
“面對面”變身“屏對屏”,“手牽手”成為“線連線”,“企業碼”在“放管服”三個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到銀行辦理開戶、變更的企業無需再攜帶營業執照等材料,只需攜帶“企業碼”、公章即可辦理業務。一個普通的場景,體現出“企業碼”在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提高效能等方面“放”出的活力和動力。
以“企業碼”為數據交互的媒介,能夠在更大范圍推動監管數據和行政執法信息歸集共享和有效利用,統籌執法資源,減少執法層級,提高綜合執法的效能。“企業碼”在“管”出更多公平和秩序方面值得期待。
“企業碼”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采用統一的掃碼、驗碼接口、一致的對接應用標準、靈活的場景應用配置,讓各種形態沉淀中的數據,通過掃碼“活起來”“用起來”,有效提升社會數字化普惠水平,彰顯數據服務企業的生命力,能夠“服”出更多效率和效益。
“企業碼”為市場主體繪制出更為生動、立體的“數字畫像”,同時用“掃碼”這種數字時代通行的方式,讓企業應該向社會公示的信息,毫無保留地展示在社會公眾面前。這在讓消費者“明白消費”、監管有的放矢、生意伙伴“放心合作”的同時,有助于形成更為穩定、透明、公平的營商環境,助力合規經營的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壯大。據介紹,未來消費者還將能通過掃描“企業碼”,向監管部門反映問題、提供線索、提出訴求,讓其成為社會共治的橋梁。這再次表明,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越是推動發展,越要注重政府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以一流政務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越是面臨矛盾和問題,越要當好“店小二”,將“放管服”改革進行到底,推動營商環境不斷邁上新臺階。
服務有“溫度”,發展有“速度”。期待各地繼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