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在保定關漢卿大劇院精彩上演
展現一場震撼心靈的溯源之旅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9月6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寇國瑩)今晚,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策劃出品、青海省演藝集團創排的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在保定關漢卿大劇院精彩上演,角逐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該劇以“打造生態高地,守護中華水塔”為主題,通過藝術化的舞臺呈現,展現青海人民對生態文明的建設與堅守,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溯源之旅。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千百年來,川流不息的母親河和“大河精神”一同滋養著華夏兒女。作為青海省2020年度重點創作劇目,《大河之源》以“我”為敘述視角,在帶領觀眾感受廣袤青海風貌與萬物生靈圖鑒的同時,也見證了巡山隊隊長扎西為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黃河源頭及三江源生態文明而犧牲的英勇事跡。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總編導佟睿睿介紹說,主創團隊曾先后三次前往黃河源頭采風,觀察當地特有的自然風貌、地域文化及其民族特色,在廣泛收集創作素材后才完成了最終的文本創作。“每次走進黃河源,都會給內心帶來震撼。尤其是在昆侖山的玉珠峰,我們看到了更原始的自然生態,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在舞臺上表現出生命力的迸發。”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圖為原創生態舞劇《大河之源》劇照。青海省演藝集團供圖
劇中,多段形態逼真的雪豹獨舞、動物群舞,以及雪豹與扎西互動的雙人舞等多個精彩片段,時時牽動著觀眾的情感。“該劇采用擬人化的藝術語言,以劇中劇、史中史、戲中戲的復式結構,運用‘蒙太奇’式的剪接手法,跨越時空,將史前文明、游牧文明、生態文明與科技文明綜合呈現,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藝術高度與感情濃度。”佟睿睿介紹,該劇雖從青海一省的角度創作,卻將整體思考著眼于整個華夏文明,著眼于人與自然萬物如何和諧相處,傳達的是對三江源的感恩與敬畏,是各民族同飲一江水的真情,以及細水流長生態無價的寶貴共識。
該劇自2020年10月在青海首演以來,不僅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2021年“歡樂春節”涉外線上演播項目庫,受到海內外觀眾的關注,還先后在青海、河南、北京、寧夏、山西、天津、遼寧等多地演出,讓越來越多的觀眾領略到三江源這片土地的瑰麗與純凈。截至目前,《大河之源》已完成線下線上演出89場。
關鍵詞: 黃河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