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中國計量大學校長徐江榮在該校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上了大學就輕松了”是對大學學習的嚴重誤判。他向全校同學提出忠告:“網絡游戲是最大的校園毒品,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同學90%因為游戲,100%不值得同情。”這一說法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據中國新聞網9月5日報道)
“被取消學籍的同學90%因為游戲”——這一數據是否科學精準暫且不論,但校長對學生愛之愈深責之愈切的深厚情感溢于言表。如何在大學這個“關鍵階段”扣好人生的“扣子”,這番坦誠、犀利的開學忠告值得大學生們認真聽取。
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當代大學生在短視頻興起的風潮中成長,生活中始終有網絡存在。然而,刷視頻、玩游戲、網絡交友……不少大學生將大量時間花在了網絡娛樂上,在不斷的“打怪升級”中尋找成就感和滿足感。
互動性強、沉浸性深、仿真性高的網絡游戲,已成為一些學生的學業“殺手”。早在2000年,華東理工大學針對237名學生分別予以退學、退學試讀、留級處理,其中八成都與平時沉迷網絡游戲和上網娛樂有關。最近幾年,各地都有不少大學生因沉迷網游被高校取消學籍。平心而論,網絡游戲并不必然導致學生墮落,很多人遭受處分,歸根結底還在于自律意識不足、自制能力太差。中國計量大學校長此次忠告,是對網絡游戲危害的再一次警示,也是對大學生切實增強自制力的強烈呼吁。
大學生活自由度高,對自律的要求也更高。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合理安排時間,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的必答題。前不久,一份浙江大學學生自律作息表在朋友圈刷屏。密密麻麻的時間標注里,一些同學堅持從清晨學習到深夜,每天完成多項任務。“浙大學霸作息表”映照的,正是自律自強的精神之美。
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自律是磨礪心志的寶貴品質。那些志存高遠的人,無不通過自律自強來追逐夢想。無論是隱姓埋名三十載建造核潛艇,擲言“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的黃旭華;還是畢其一生專注田壟,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的袁隆平;抑或是治病救人七十八載,九旬高齡仍然堅守崗位,“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的吳孟超,都為我們樹立了自律專注的光輝榜樣。
學生,“學”字當頭,不能把大好年華消磨在虛擬的游戲之中,而應把加強自律作為重要的“必修課”。當更多青年自省自律、腳踏實地,用滴水穿石的韌勁和久久為功的堅持,學有所悟、學有所成,就一定能奏響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青春之歌,與更好的自己、更美的明天“不期而遇”。(賈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