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姚靜很不容易,她太忙了!
【資料圖】
開課題會、下企業調研、備課講課……作為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副院長,姚靜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
工作一項接著一項,壓著茬,鉚著勁,“檔期”緊張得很。
這種“緊張”,她也用在了教學上。
在燕山大學的機械工程學院走上一圈兒,許多學生談到姚老師,都會說,“經歷了一個從敬畏到敬愛的心理過程”。
敬畏,是因為她對教學質量的嚴。
對于課程知識,她總是講完就測,限時作業,逼著學生去聽、去學、去鞏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學生們都說,這招兒讓他們感到非常緊張,上課沒人敢玩手機、開小差,課后還得惡補相關知識。
雖然姚靜的“嚴”出了名,但她的課堂卻總是坐得滿滿當當。
姚靜的課叫做《液壓測試基礎》,看名稱感覺挺枯燥,但卻被她上得妙趣橫生。
在學生眼里,姚老師有“化繁為簡”的本事,“她可以用簡單、巧妙的例子講解復雜的工程問題,讓我們看到問題的本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姚靜經常思考,“學生注意力集中頂多15分鐘,怎么保證學習效果?”“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怎樣才喜歡聽?”……
不能僅靠“嘴巴講講、黑板寫寫”,于是,她生出無數的“金點子”:
采用“活化教室”,把課堂移到實驗室,邊講邊演示,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把重重的液壓元件搬進課堂,讓學生拆裝,確保每個知識點都能“看得見,摸得著”;每堂課還會“設卡闖關”,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將專業知識和國家重型裝備研發過程結合,做到思政相融。
時間一長,即便是再有個性的“00后”大學生,也逐漸喜歡上她的課,了解到了液壓的魅力。
“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顆火種,就看你怎么把它點燃。”在姚靜看來,培養青年人才的需求迫切,要用老師心頭的火,點亮青年心中的火種。
這把“火”將不少學生引進了科研的大門,王定煜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他在姚靜的課堂上萌生了對科研的興趣,如今已經是姚靜團隊的骨干。在他眼中,科研時的姚老師有非常明顯的“強迫癥”。做實驗、寫文章、做PPT,與科研相關的任何事,姚靜都精益求精,細到標點符號也要仔細斟酌。
“做我們這種研究,智力不是決定因素,嚴謹、勤奮才是第一位的。”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姚靜更看重的是態度。每個學生進課題室的第一天,她都會強調:“做科研,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要求真求實,實驗結果沒有‘差不多’。”
王定煜對此感受頗深。
“曾經,剛有新發現時便心切地想要發文章,被老師潑了一瓢冷水。”王定煜說,“老師要求我們對于新發現,要先保證‘實驗結果準確,能復現’,并且要把背后深層次的機理原因搞清楚。”
“嚴”的效果很明顯。近5年來,她團隊中的研究生取得國家級獎學金7人次,1人獲省級優秀學位論文,2人獲校級優秀學位論文,3人獲得河北省研究生創新計劃資助項目。
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河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秦皇島市“三八”紅旗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核心成員……如今,姚靜贏得了很多榮譽,但她始終懷揣著育人為本的初心,做那“點燃火種的人”。(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