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按照省委十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今年省政務服務辦牢牢把握“全省一盤棋、平臺一體化、辦事一張網”的總體要求,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構建了多層級互動、多部門協同、多系統互聯的政務服務生態體系,全方位提升河北“一網通辦”能力,真正實現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的轉變。(據《河北日報》9月14日報道)
政府一個平臺“上服務”、群眾一個平臺“找政府”,河北省95%以上政務服務事項支持全流程網上辦理,138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網上辦事所占比重超過了80%——通過數字化賦能,不斷將政務服務延伸到“云端”,這是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的務實舉措,是推動便民利民更加高效的積極探索。
移動互聯網時代,萬事皆可“云”。實踐證明,“互聯網+”不僅是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也是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提高效率的“助推器”。近年來,隨著“大智移云”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政務服務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很多過去非到現場辦理不可的事項早就可以“不見面、碼上辦”,很多過去必須跑鄉走縣、填表蓋章的業務早就能夠“一機在手隨時隨處辦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誰更積極主動地擁抱“互聯網+”,誰就能節約更多時間成本、經濟成本、行政成本,讓廣大群眾和市場主體更加滿意。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務越是上“云端”,服務越要接地氣。從實際情況來看,網上辦事之所以成為目前河北省企業群眾辦事首選,源于技術進步的“加持”,更源于對群眾急難愁盼的聚焦。比如,“冀時辦”APP自推出以來,上線各類應用4675項,其中便民應用達2564項,成為公認的辦事“神器”,助力全省政務服務能力快速提升。“政務服務圍繞民生需求轉”,多一些這樣的體現強烈需求導向、效果導向的網上辦事平臺,往返奔波、來回折騰自然就會越來越少,“動動手指”就會越來越多,“滿意指數”就會越來越高。
政務服務應當延伸到“云端”,更應當推送到群眾“心間”。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服務方式變了,但服務理念不能變。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逐漸普及,服務范圍、服務內容一定會不斷擴大,有的服務流程和環節可能會變復雜,這就需要職能部門和窗口單位優化流程、整合系統,不斷更新迭代服務“新版本”。同時,針對那些不能熟練使用互聯網的群體,還需要多一些宣傳、多一些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在“云端”遇到的種種問題。相信有了這樣的服務態度,“云端”政務服務一定能更加“走心”,獲得群眾由衷的認可。
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互聯網+政務服務”,省去的是繁瑣的流程和手續,收獲的是民心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期待各地都能提供更多更有含金量、更具突破性、更實用便民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體驗,惠及更多群眾,帶來更多便利。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