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曉軍,是我的鄰居。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多歲,風華正茂,年輕而有朝氣。
【資料圖】
我們同住在一個大院里。他長相帥氣,活潑開朗,見到人總是笑呵呵地先打招呼,特別和善。大院里的人都喜歡他。
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他在一家私人磚廠里工作,磚廠燒紅磚,一毛錢一塊,管送。那時很多人家翻蓋新房,磚廠效益特別好。夏季的晚飯后,鄰居們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曉軍媽笑得嘴都合不攏。曉軍在磚廠里碼磚丕,他格外能受累,計件算工錢,所以曉軍賺錢很多,每月工資獎金加在一起有200多塊錢。我的父親是縣服裝廠工人,那時已經三十年工齡,可是每月工資獎金加在一起,也只是128塊錢。鄰居們都羨慕地夸曉軍。曉軍媽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那年除夕夜,曉軍想早點干完活兒回家陪家人吃年夜飯,一切就發生在一瞬間,轉動的皮帶將他的手指、手臂……他整個人眼看就要被卷進皮帶里。當工友們聽到他的呼救聲,聞聲趕來時,發現他倒在地上。地上滿是鮮血,他的一只胳膊連同衣服袖子已經失去了。不遠處轉動的皮帶上,是他的殘臂骨肉、鮮血和碎掉的衣服。沒有人知道,當時他是怎么做到的:那個瞬間,他犧牲掉手臂,掙脫皮帶,離開,呼救。好在搶救及時,他保住了性命。可是他永遠失去了一條手臂。
那時很多人不懂工傷保險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曉軍也不例外。沒有人知道私營老板用什么辦法說服了曉軍:不上報工傷;私營老板給出醫療費;出院后安排曉軍在磚廠門衛工作,看大門。永不辭退。
他的人生就這樣被安排了。
很多年之后,曉軍自己也發現,它簡直襲擊了自己所有的幸福,掃蕩了他后半生所有的笑靨……
在事故發生后最初的幾年里,曉軍如約在那家磚廠工作,看大門,接電話,發放報紙,車輛進出登記,工資不多,但他仍然努力工作。磚廠大門口,總能看到那個走起路來一只袖子空蕩蕩搖擺的年輕人忙碌的身影。我偶爾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他,他低著頭,匆匆而過,不打招呼。有幾次我想跟他打招呼,張了張嘴,卻發現他已經逃似的走遠了。
后來,大院里的孩子們陸續工作了。我也大學畢業,分配到當地的鋼鐵企業工作,收入頗豐,企業對我們關懷備至,工作生活很幸福。
而曉軍工作的磚廠越來越不景氣。幾年后,磚廠難以維持,倒閉了。曉軍連看大門的工作也失去了。再后來,大院里的孩子們陸續戀愛結婚了,可是曉軍依然孑然一身。偶爾在路上遇到他,他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神情憂郁,低著頭,彎著背。這還是當年那個活潑開朗的男孩子嗎?
我的目光不敢觸及這個憂郁的男人。
曉軍的母親仿佛蒼老了很多,她逢人就掉眼淚:“曉軍后悔自己當時不懂法。現在,后悔也晚了!”
后來大院拆遷了。有人說曉軍去學了手藝,在街邊拐角處支起了一個修鞋的攤子。我曾經格外注意那些修鞋的人,卻沒有找到曉軍。
如果沒有那次事故發生;如果他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如果事故處理得好一些……曉軍,是不是依然是那個陽光男孩?
可是,沒有如果。
我們國家給我們普及工傷保險知識法律法規,就是為了讓我們掌握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為了讓我們能夠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這是來自祖國最溫柔的呵護。
讓我們認真學習有關工傷保險法律法規,這些知識就像新鮮血液,會轉化成我們身上的力量和我們心中的勇氣。
(承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唐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