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張會武 通訊員 張曉旭)9月15日,邢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喜迎二十大 邢臺新跨越”主題新聞發布會,邀請邢臺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該開發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和成效以及今后的發展思路。
邢臺經濟開發區位于邢臺市區東部,成立于1992年,是省級經濟開發區,現管轄面積1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3萬。該開發區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命名為國家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太陽能光伏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被工信部列為京津冀產業承接重點園區,被省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實力型園區、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重點開發區之一,也是省級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省級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央企智能制造產業園”成為全省10家省際合作產業園之一。
據了解,邢臺自古就有百泉“泉城”之稱,歷史上環城皆泉,史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大幅激增,地下水補充不足,邢臺百泉盛景一度消失,成為邢臺百姓的一大遺憾。
黨的十八大以來,邢臺經濟開發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好“氣水土砂”四大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該開發區扎實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來治理水生態環境,開展“補水”工程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打出了“節管調發力,引蓄補并舉”的組合拳,累計關停取水井1300眼,爭取債券資金1.66億元,實施江水置換工程。邢臺市水生態修復工程獲批,也成為全國唯一地下水修復試點城市。經過艱苦努力,百泉“泉城”實現了持續穩定復涌。目前日均出水量6萬立方米,匯聚成790畝的水域,水域面積和水位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邢臺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還積極謀劃實施“后復涌時代”的各項工作,目前“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盛景再現,吸引了眾多市內外群眾打卡觀光,也引來了眾多水鳥前來棲息,特別是對水生態生存環境要求極其苛刻的白鷺也在區域內的狗頭泉安家,這正是該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現的一個縮影。
挖掘“泉”文章、做好“泉”品牌、打造“泉”名片是邢臺人的歷史使命和賡續傳承。據了解,邢臺經濟開發區始終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心,做好百泉的保護開發。堅持保護優先,走先保護后利用的路子,持續推進城市湖濱生態濕地帶和植物園建設,彰顯水質凈化、生態屏障、文化展示、市民休閑相融合的大生態、大健康時代主題,充分展示開發區生態治理的成果。
下一步,邢臺經濟開發區將繼續做好百泉的規劃設計,把百泉的規劃設計作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據了解,目前該開發區已經聘請全國頂尖的規劃設計單位進行規劃設計,真正讓“泉”的理念融入規劃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擦亮百泉復涌的“新名片”,打造百泉新城、活力新區、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