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杜登峰 陳海龍 于路偉)9月15日,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九地質大隊(以下簡稱“省地質九隊”)科普工作人員來到邢臺市秉忠小學,“化身”美術老師,從一塊小小的石頭講起,為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地質科普美術課。在2022年全國科普日來臨之際,河北省地質九隊希望這堂課能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少年兒童的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
“老師!這是用石頭畫成的嗎?真好看!”“老師!我能摸摸嗎?”……上午10時,剛做完課間操的二年級小朋友們回到教室后,紛紛發(fā)出驚嘆。原來教室后排儲物柜上,突然多出了一排精美的石頭畫和巖彩畫。在一片好奇和期待的目光中,一堂由“地質隊叔叔”帶來的特殊美術課,徐徐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課程從一段科普微視頻開始。孩子們通過視頻了解了“太行巖彩”相關知識,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山里的石頭經過研磨、加工后,不但能夠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而且還能成為創(chuàng)作巖彩畫的顏料,這不僅讓孩子們知道了“石頭也能用來畫畫”這件“新鮮事兒”,更讓他們對蒼莽太行中蘊含的自然之美有了新的認識。
視頻結束后,這堂課的主講老師——省地質九隊職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第二屆河北省文藝貢獻獎獲得者李永增走上講臺,以視頻形式帶領孩子們欣賞了他創(chuàng)作的部分獲獎玉石雕刻和石頭畫作品,隨著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依次播出,孩子們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贊嘆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同學們,普普通通的石頭也能變得很美,大家想不想學?”
“想!”
隨后,李永增通過精心制作的PPT,從“繪畫方法與題材構思”“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怎樣畫石頭畫”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將“高大上”的藝術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轉化為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同時,為孩子們普及了國畫欣賞方法等相關美術知識。
課程最后,學生們來到教室后排,與準備好的石頭畫、巖彩畫和“太行巖彩”顏料“親密接觸”,用眼看、用手摸、用心體會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
這堂具有地方和地質特色的美術課,既向孩子們普及了地質知識,又帶給孩子們美的享受,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達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環(huán)保理念,受到了老師、同學們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