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支撐。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河北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加快推進創新鏈與人才鏈融合發展, 促進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發展雙向互嵌、協同共進,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建設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的迫切要求,也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必然選擇。
以頂層規劃為基礎統籌雙鏈融合發展
促進創新鏈與人才鏈的耦合匹配和精準對接,強化統籌規劃是關鍵,要加強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引領,從經濟發展全局統籌雙鏈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統籌創新鏈與人才鏈發展布局。對標我省12大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梳理各創新鏈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小試中試、商品化、產業化等環節所需關鍵技術,編制各創新鏈鏈式技術結構圖,精準掌握創新鏈發展現狀。按照創新鏈發展需求,建立需要重點引進、使用、培養的關鍵創新人才目錄,同步創建省域、國內、國際領域相關創新人才地圖,準確掌握科技創新所需各類各層次人才分布,為精準引才“定向導航”。
同步規劃雙鏈融合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制定實施產業發展規劃時,明確創新鏈與人才鏈融合發展要求,將創新驅動、人才引領融入各項規劃與配套政策,同步規劃雙鏈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實現途徑和重大項目,圍繞領先技術與人才優勢布局產業發展,部署實施雙鏈融合重點專項,強化創新鏈與人才鏈融合。
以企業為中心深化雙鏈融合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與人才開發的主體,處于兩鏈對接的最前沿,具備聯結科技與人才的內在需求,是實現創新鏈與人才鏈融合的主要陣地。
激發企業推動雙鏈融合內生動力。積極落實、完善和創新企業科技創新投入稅收政策,提高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允許企業把創新人才配套的科研啟動資金、安家費等列入企業成本核算,并將高層次創新人才增量、存量等創新人才開發指標作為企業申報享受科技創新政策獎勵優惠或科技項目基金的必要條件,鼓勵企業增加研發與人才投入,全面提升企業的發展能級。
強化企業雙鏈融合主體作用。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支持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重點人才工程頂層設計,鼓勵企業聚焦發展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緊缺人才,實施重大課題與人才專項,推動更多雙鏈融合任務由企業提出,提升企業在科技項目與人才工程確立、組織和實行等方面的參與度和話語權,著力解決創新鏈與人才鏈的斷聯、脫節問題,從源頭上推進雙鏈融合。
以產學研協作為重點促進雙鏈融合發展
產學研協作構成創新、人才鏈條式發展的主要環節,是提升創新能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促進雙鏈融合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設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共建的創新聯合體,深入開展重大平臺創新資源集聚行動,打通創新鏈中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試和產業化之間的有效通道,促進創新主體高效聯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突破傳統的地域和產業限制,提升省內外創新主體間的交互性、合作度,深度融入全國創新網絡,吸引更多高層次創新人才。
推進創新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利用豐富的創新資源,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產學研共組科研創新導師團隊,按照“企業出清單、學校出項目、學員選單”的方式,加強青年創新人才的共同培養。鼓勵研發實力強、對高層次人才需求迫切的龍頭企業優先設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進我省人才鏈向高端延鏈,引領創新鏈發展。
以優化發展環境為抓手引導雙鏈融合發展
政府是雙鏈融合的主要引導力量,要以有力的政策措施破除要素障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速雙鏈融合。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強化科技招商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培育和引進更多科技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謀劃組建河北省實驗室,加快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布局一批河北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和小試中試基地建設,助力創新鏈升級。
實施多元化、高效能創新人才引進措施。深入實施“揭榜掛帥”制度,按照“項目+團隊+技術”一體化思路,組織開展“帶土移植”專項行動,引進高層次技術攻關團隊。繼續加大力度實施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培育和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發揮金融資本的鏈接和催化作用。加大對創新主體的金融支持,提高省產業基金對技術類項目出資比例,并通過引導基金帶動、貼息政策扶持等舉措,降低創新主體融資門檻和成本。加強對創新創業人才金融支持,支持人才發展基金優先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融資性擔保,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創新人才貸款,探索推進“人才創新險”等政保合作項目,助力高層次創新人才實現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
以數字化為支撐賦能雙鏈融合發展
當下,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充分發揮數字化對創新、人才要素的集成、整合和配置作用,縮減雙鏈間隙,提高雙鏈融合疊加效應。
推進雙鏈數字化轉型。利用河北大數據產業優勢建設創新互聯網,依托頭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云平臺”,促進技術融合、消除技術壁壘,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知識、技術創新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積極布局人才云服務,全面深化各創新鏈全景圖以及人才鏈地圖的數字化應用,構建數字化創新資源要素配置與協同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與人才鏈順暢銜接。
建設“云上”融合鏈。推動創新部門、人才部門、產業部門、教育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各方信息共享,加強創新鏈運行與人才鏈建設相關數據分析和監測,全面梳理雙鏈融合的卡點、斷點、堵點,為雙鏈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提供智能化支持,打造“以創新事業凝聚人才、以人才發展引領創新”的雙鏈融合發展新格局。
(□姜興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