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在社交平臺、本地生活平臺等搜索“美食”,發現排名靠前的大多是高飽和度、加了濾鏡的美食推薦照片。不難看出,這些照片是經過精心構圖和修圖的。有不少消費者吐槽,被宣傳圖片或者文案吸引,結果吃到的食物與圖文嚴重不符。(據光明網9月20日報道)
美食是味覺盛宴,也是視覺盛宴。人們常常用“色香味俱全”來評價一種美食。但通過過度美化來吸引消費的“濾鏡美食”,只不過是“看上去很美”。當圖片上的“佳肴美饌”變成現實中的“粗飯劣肴”,可以想見消費者會怎樣胃口大跌。
美食圖片如果是個人隨興拍攝,開一開“美顏”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濾鏡美食”的炮制者為商家、美食平臺,則屬于廣告宣傳,應當符合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以“濾鏡美食”誘導消費者去吃與圖文嚴重不符的食物,就涉嫌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這個時候,相關部門應該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用嚴格的監管告訴網絡上那些夸張到失真的美食推廣:“此路不通”。
炮制“濾鏡美食”,是“一錘子買賣”,是短視行為。商家堅持誠信守法經營,把精力放到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才能讓消費者獲得真正良好的消費體驗,真正提升品牌美譽度,促進自身和行業健康發展。(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