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3日,在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耕讀科普基地,學生們開心地展示親手采摘的玉米。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9月23日,為弘揚中華農耕文化,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組織200余名小學師生,來到該院的耕讀科普基地,體驗掰玉米、拾花生等農活,感受勞動之美,享受豐收的喜悅。
9月23日,在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耕讀科普基地,學生們在觀察棉花的生長。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老師,玉米是怎么長成的?”“這是它的雌花,這個是它的雌蕊,雄花會產生花粉,被風一吹就飄落到雌蕊上面,這就是授粉過程,等到秋天,就會長出玉米了。”近日,在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耕讀科普基地,一群小學生圍在科普老師身邊,了解玉米的生長和收獲過程。
9月23日,在衡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耕讀科普基地,學生們在認真制作花饃。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聽完老師的講解,學生們有序地穿梭在玉米地里,他們三兩一組,分工合作,或是掰,或是裝口袋,忙得不亦樂乎。隨后,學生們來到無土栽培室,仔細地觀察農作物的生長。在手工操作室,共同協作,用石磨磨豆漿,將五彩面團揉捏出各式花饃。
“把課堂搬到田間,能夠讓孩子們更真切地了解農業生產、親近大自然。不光收獲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衡水市大慶路小學老師邵楠說。